教学过程:
一、衔接导入
刚才,老师带领同学们,正确地朗读课文,疏理文章脉络,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下面我们要对文章作一些深入的分析理解。
二、追溯事件起因,重点分析理解第2节。
事件的起因是:表姑嫌我们在院子里太闹,于是允诺我们攒够一千张糖纸就能换一只电动狗。
作者是怎样写我们使外婆家不得安宁的?找出这部分文字,朗读体会分析其写法、作用。
(第2节 我们玩哪些游戏?这些游戏有什么共同点?
跳皮筋、 玩抓子儿、 梆枣吃、 比赛唱歌
砰砰响、 哗啦啦啦、 滚得满地是、比音高
共同点:声音响,动静大
归纳: 不得安宁 )
罗列了4种游戏,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中间用分号隔开;此外,由于使用相似的句子结构,表述的内容是相关的,因此,又构成了一组排比。
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我们在院子里玩游戏的事呢?
明确:从本段可以看出,我们在玩游戏时是乐此不疲的,后来为了得到一只电动狗,放弃游戏,积攒糖纸,最终却得知是欺骗,更显出这种伤害之深,突出了中心。
三、研究事件发展,重在理解第8节。
为了实现“一千张糖纸换一只电动狗”的梦想,我和世香有哪些具体行动?
(买糖——找、追糖纸——候在柜台捡糖纸——婚礼上捡糖纸)
重点理解第8节,朗读体会,可以让学生试着分析其写法、作用。
(四个“再也不” 照应前文第二节,形成对比,不得安宁——安静如初
可见,为了攒糖纸,我们放弃了乐衷的游戏,突出我们对电动狗的渴望之切,也能突出下文受到伤害时的悲愤与绝望。)(机动,视学生课堂实际情形而定取舍。)
(第8节,写法与第2节相似,可让学生尝试分析,请个别同学带着你的理解朗读这部分文字。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一组排比句,如:我和世香千方百计地寻找糖纸。但是作者又把它写的很详尽,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呢?
明确:为后文的悲愤、绝望作铺垫,写具体还是为了突出中心。)
(糖纸到手了,我们还作了一些后续的工作,平整糖纸。)
四、关注事件结局,人物表现及内心感受。
当我们想尽一切办法,积攒了一千张糖纸却得到一句“表姑逗着你们玩哪”的话语,换一只电动狗的梦想破灭了,我和世香分别有怎样的表现?
世香:眼里满是悲愤、绝望(神态)
我: 将糖纸扔向天空 (动作)
分别从人物神态和动作,都写出了我们的悲愤与绝望。
口头表达训练:根据文意想象一下将省略的内容补写出来
世香悲愤地说:……
世香绝望地说:……
(我把我精心“打扮”过的那1000张糖纸扔向天空,任它们像彩蝶一样随风飘去。)
五、把握文末议论性语句的作用。
事件到13节已经结束了,14——16节是议论事件部分,与中心有关。
朗读这部分内容,通过质疑教学,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作者要表达的中心。
学生提问质疑这部分内容,教师要引导他们注意以下几处:
1、轻易——深深——永远 强调大人随随便便就能使孩子深受伤害
2、可以——可以——不可以 重在突出“不可以”后的内容,即本文中心: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本是最深重的伤害。(批评和责怪孩子是在教育孩子,而欺骗则是一种深重的伤害。)
3、反问句结束全篇,强调大人也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应该理解孩子,真诚对待孩子。
练习:结合文章语言环境,在课文结尾处补写一些语句。
我们已经长大,可所有的大人不都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么?
所以大人应该……
所以大人不应该……
六、课外延伸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过类似文中的“我”的体验,或者有没有做过欺骗他人不守承诺的表现,请大家交流。
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了《曾子杀猪》的故事,学了课文回头想想,曾子这一大人形象(正面),你又有何想法?引发议论,突出中心,结束本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