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张糖纸》教学设计(一)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学重点


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读、赏析,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魅力及其深刻内涵,帮助学生把握课文主旨并提高学生遣词造句写段的能力。


说明:


语文学习忌“泛语文”和“去语文”现象,教师要在课堂学习中体现学科自身的特点,教会学生学习、品味语言,在学生阅读、鉴赏作品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语文基本素养,增强人文精神。这是语文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任务。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课文“点睛式”议论的写作手法。


说明:


课文在叙事的基础上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议论,既表达了作者对一事物的看法,也深化了课文主题。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这种“点睛式”议论的写作手法,更可引导学生将这种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教学时间:1教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讲述《曾子烹彘》的故事。


2、揭示课题,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学生交流听故事后的感受。(例如:对待孩子,大人也要守信用。)


教师用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为课文学习做好准备。


散读课文,整体感知


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提出突破口问题:课文第二节讲到“累距离我们是多么遥远呵!”而课文十二节又讲到“我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变化?


1、散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完成字词的积累。(见课后练习)


2、思考突破口问题,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并归纳:小孩子无忧无虑,精力充沛,成天想尽办法淘气,在他们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累”这个字。而课文十二节讲到孩子们在历经千辛万苦搜集了两千张糖纸之后,才发现热切的盼望只不过是表姑的一个玩笑后,内心感到无比的绝望与悲愤,心也突然变得沉重,才会觉得累。


预备年级的语文学习,学生的字词积累是一个重点。要教会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注释以及查字典扫除阅读障碍,并完成字词的积累。而突破口问题的提出,则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对关键语句的思考、理解,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研读课文,品味赏析


指导学生朗读关键语段,教会通过对语句的品析,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从中获得感悟。


学生朗读、思考、品析:


①哪些描写体现了“我们”在四合院多彩而快乐的生活?(例如课文第二段)②为什么“我们”在发现受到表姑的欺骗后,会如此的绝望和悲愤?(着重分析课文第七、八、九段)③哪些描写可以体现“我们”愿望破灭后的绝望和悲愤?(例如课文第十二、十三段)


由教师的示范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由课文的朗读到对词句的赏析再到感悟,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训练了学生的查找、判断、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


深入理解,把握主旨


引导学生掌握“点睛式”议论的写作手法。


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三段,思考:这三段能否删去,它们在课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叙事基础上的议论能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的作用,还要引导学生将这种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课文小结,布置作业


“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你认为表姑的话是欺骗吗?你对表姑的做法有何看法?写一段文字说说你的观点。


完成回家作业。


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思路点拨


课文十五节讲到“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是对孩子最深重的伤害。”本文的教学也可以从这一句话切入。可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孩子受到了什么欺骗?”“为什么说欺骗是对孩子最深重的伤害?”通过对关键段落的朗读与赏析理解课文主旨,再思考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