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阅读欣赏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一、联系已知,谈话导入


师: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诵读古诗,谁愿意展示自己,选一首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生:背《长恨歌》。


师:你背得真好,请坐。


生:背《江畔独步寻花》


师:真美呀!


生:……


师:大家积累的古诗真不少,老师这里也有两首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想读吗?


生:想读


师:请看屏幕。


师:这两首诗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


二、感知诗意,质疑探究


师: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这两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生读这两首诗。)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可以选择一首来读。


生:我想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生:我读《春望》。


生:我读《春望》。


生:我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师:刚才她读时有一个字,就是“卷”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juǎn”。


师:对,这是个多音字。在这儿要读“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


师:短短的时间我们就把诗读得这么流利,真棒!诗的意思有没有信心弄懂呢?


生:有。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首诗,并借助下面的注释想想这两首诗大体的意思,同桌之间可以互相探讨,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用“?”标出来,等会儿我们一起来讨论解决,开始吧!


(生读诗讨论。)


师:大家学得很投入,讨论得也很热烈,谁愿意说说诗的大体意思,想说哪首都行,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生:我知道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的是杜甫听到官军收复失地时心情很高兴。


师:你能读出作者的心情,真会读书。


生:我知道《春望》写的是作者看到国家破碎,心情非常悲伤。


生:我知道《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的是高兴的心情,《春望》表达的是悲伤的心情,。


师:你能把这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真会读书。


……


师: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生:我不知道“浑欲不胜簪”的意思。


师:谁来帮帮他?


生:我知道,就是头发很少,连簪子都别不住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诗句下面的注释知道的。


师:你读书真认真。


……


师:我们通过互相帮助又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你们真会学习呀!


三、对比学习、体会诗情


师:请大家快速默读这两首诗,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这两首诗相同的地方是作者都是杜甫。


生:这两首诗都与战争有关系。


生:这两首诗不同的地方是一首表达的是高兴的心情,一首表达的是悲伤的心情。


生:这两首诗不同的地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每一句是七个字,《春望》每一句是五个字。


师:你们真聪明。刚才大家说到这两首诗都与一场战争有关系,知道是哪场战争吗?


生:我知道是安史之乱。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那可是是改写唐朝命运的一场战乱,老师这有一段录象,请看。


师:看了这段资料,你想说什么?


生:战争太残酷了。


生:战争太可怕了。


……


师:在这样一场堪称浩劫的战争中,人民生活会怎样?


生:人民生活会很贫困。


生:有很多人会死在战场上。


生:人民会背井离乡去逃难。


……


师:诗人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生:诗人的生活会很贫困。


生:诗人会很伤心。


生:诗人可能会和人民一样出去逃难。


……


师:是呀,在连续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中,诗人饱经流离和凌辱之苦,所以当他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消息时,他的心情会怎样?


生:诗人会很高兴。


生:诗人会很愉快。


生:诗人会很兴奋。


……


师:大家的发言围绕一个字,“喜”。(板书:喜)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并想一下哪些诗句表达了诗人的喜悦?


(生读诗思考。)


师:谁愿意说?


生:我从“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知道了诗人非常高兴,因为他听到收蓟北的消息时,眼泪把衣裳都沾湿了。


师:你能再读读这一句吗?


生: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师:你感受到了诗人的喜悦。


生:我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知道了诗人非常高兴,因为他听在大声唱歌,开怀畅饮。


师:是呀,大声唱歌,开怀畅饮,庆祝胜利,那是一幅怎样的场景?


生:那是<幅喜庆、热闹的场景,不光是诗人,人们都在庆祝胜利。


师:此时此刻只有一个心思忙着什么?


生:想要赶快回到家乡去。


师:对,“青春作伴好还乡“。谁愿意读这句?


生: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师:我们一起读,好吗?


(生齐读这一句。)


生:我从“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知道了诗人非常高兴,因为他家里人脸上的忧愁都没有了。


师:你能想象当家人听到失地被收复的消息时的情景吗?


生:家里人脸上的忧愁一扫而光,非常高兴,激动的东西都来不及慢慢收拾,胡乱的收拾书籍还有其他东西。


师:是呀,愁消哀散,狂喜不已。“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师:谁还愿意读这一句?


生: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生:我从“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知道了诗人的心情非常急,他想快点回家去。


师:真是归心似箭,身在巴峡,心已回到了家乡洛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师:谁愿意读这一句?


生: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师:我们一起体会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让我们再来读全诗,再次感受诗人的喜悦,好吗?


(指名读,齐读。)


师:我也感受到了你们的喜悦。是呀,战乱初定,家人团聚,国家即将迎来和平,诗人狂喜流泪,当战火连绵时,诗人的心情又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读《春望》。这首诗写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前,当时,安禄山的叛军攻陷了洛阳,杜甫听说唐玄宗逃往西蜀,素宗在灵武即位,便把家人安置在四川,只身北上投奔灵武,不幸被叛军截获,送往长安,他身陷贼中半年之久。春天来了,看着昔日繁华,如今满目凄凉的京城,他不由触景伤怀,写下了《春望》。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想一想,在这暮春时节,诗人望到了什么?


(生读诗思考。)


师:谁愿意说?


生:诗人望到了城春草木深。[]


生:诗人看到了城里的草木很茂盛。


师:为什么草木深?人呢?


生:人们都上战场打仗了。


生:很多人都在战争中死去了。


……


师: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生:非常荒凉。


生:荒无人烟。


生:满目荒凉。


师:山河依旧,国已破碎,昔日繁华的长安城,如今满城草木丛生,人烟荒芜,看到这些,诗人心情如何?


生:诗人心情悲痛。


生:诗人心情难过。


生:诗人心里很伤心。


……


师:刚才大家的发言围绕一个字“悲”。(板书:悲)


师:哪一句最能表达诗人的心情?


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师:为什么会这样?


生: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鸟儿在快乐地歌唱,可是诗人看到、听到这些,反而感到更加伤心。


生:春天来了,百花盛开,鸟语花香,可是诗人想到国家破碎,自己妻离子散,伤心的眼泪都滴落到花上。


师:是呀,动荡的时局让人忧虑,所以诗人见花开而落泪,又想到妻离子散,所以听鸟语而心痛,此刻,诗人心情怎一个悲字了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师:谁愿意读这一句?


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师:诗人还望到什么?


生:诗人还盼望家书。


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为什么抵万金?


生:战争已经打了三个月了,诗人和家人分离,盼望着家人的书信,在诗人的眼中,一封家书比万两黄金还贵重。


生:战争已经打了三个月了,书信都没有办法传递了,诗人收不到家人的书信,心里很着急,所以觉得家书比万两黄金还贵重。


师:战争阻断了家信的传递,一封普通的家书让身陷囹圄的诗人望眼欲穿,而音讯全无。于是,这国伤家恨让40岁的诗人“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师:谁来读这一句?


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师:诗人什么样了?


生:不但头发都白了,而且都快掉光了,连簪子都别不住了。师:谁还愿意来读这句?


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师:国家已处在危难之中,人民饱受流离之苦,身处乱世的诗人不禁心痛流泪,让我们再来读全诗。


(教师引读、指名读、齐读)[]


四、深化体验,升华情感。


师:此刻,两相对比,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诗人的“喜”与“悲”,让我们再借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吧!你想读哪首就读哪首。


(出示屏幕,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你们的心与诗人相通了,已经与诗人同欢喜,共悲伤,请你们想一想,诗人的“喜”与“悲”,仅仅是因为自己的离别和团聚吗?


生:因为国家破碎而悲,因为失地收复而喜。


生:因为京城被叛军占领而悲,因为官军收复失地而喜。


师:杜甫仅仅是一位满腹经伦的诗人吗?


生:他还是一位爱国的大诗人。


生:他还是一位热爱人民的大诗人。


师:是呀,杜甫不仅是一位满腹经伦的诗人,更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圣。他的血脉感情总是随着国家的命运跳动,他的诗中有很多都渗透着强烈执着的爱国之情。请大家课后多读读杜甫的诗篇,进一步去感受杜甫、理解杜甫,好吗?


 

→ 点击查看“黄玲”的其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