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教学设计(三)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恭恭敬敬、旌节、气节、置之度外、屈指可数”等词语。


2、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与学习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讲读课文的第五到第六节,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品味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插图,认识苏武板书:苏武


2、简介:苏武和西汉的历史背景,及两国的关系。


3、板书:牧羊理解:牧课题补充完整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中有几次写到旌节?


苏武又是怎样对待这支旌节的?


2、交流板书


(1)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


理解:旌节板书


板书:接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郑重其事的态度。


(2)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板书:握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宁死不屈的精神。


(3)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板书:举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内心极其愤慨的语气。


过渡:看来,这两次斗争无论匈奴王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无法使苏武屈服。在这种情况下,他又生出了一计。那便是——苏武牧羊,那他牧的是什么羊呢?


三、学习第三、第四重点节


(1)轻声自由读读第4小节,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学生交流。


(3)小结:你看,这真是一个毒计,匈奴王真是阴险狡诈呀!但苏武又是怎样面对的呢?


(4)学生默读第五节,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5)逐句出示,加以理解。


A、北海边野草遍地,没有人烟,惟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


(内心是孤独的,生活是寂寞的,但是在精神上有追求,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B、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师生对读,(感受到后面的话是把前面的折磨写具体了)


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苏武在想尽办法克服种种困难)


板书:饿渴冷


出示图片,想象苏武还会面临哪些困难?


C、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不论白天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


理解:置之度外


(要学生感悟到苏武不是为自己活,而是在为国家而活。


D、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


抓关键词:经常(换词)——常常,时常,


南飞的大雁:汉朝在南方,南方代表祖国,多想成为一只自由的大雁,早日回到祖国。


屈指计算日子:再次体会归心似箭。


盼望:望眼欲穿,归国心切


小结:苏武就是这样一个宁死不屈,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让我们充满深情地读读这一节。


四、学习第六节


过渡:茫茫荒漠,野草丛生,人烟绝迹,苏武时时刻刻紧紧握着这支和他患难与共的旌节。多少年等待,多少年期盼,整整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在异乡历尽了千心万苦,受尽了非人的折磨,经过汉朝的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武回国。


1、抓住40岁,已满头白发


2、出示句子,改成肯定句,


再改成反问句


五、总结课文


1、过渡:学到这,你觉得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在敌人面前不屈不饶,,坚持正义,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他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爱国志士。


2、评价:后人是这样评价他的。牧羊十九年,留胡节不褥。


任海枯石烂,心如铁石坚。


3、激发兴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像苏武那样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人,我们不仅要敬佩他们,而且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忠诚祖国,报效祖国,有兴趣的同学可去图书馆或上网搜索有关内容,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一)


北风刮得正紧。漫天雪花,被卷成一条条白色的鞭子,直鞭向白茫茫的大地,直鞭向湖畔那个白须白眉、手握节杖,颤巍巍地站着的老年人。


老年人望着结了冰的湖面。他的眼神茫茫然。没人知道他究竟在想些什么。他手中那节杖上的白毛已经脱落得七七八八,剩下稀稀疏疏的几小撮,和他下巴的胡须衿鹪诒狈缰衅动。


这是北海,也就是俄罗斯的贝加尔湖。老年人已在这里度过漫长的十九年。


老年人名叫苏武。他原本是汉朝的使节,十九年前,被派出使到匈奴。谁知道这一出使,竟然长达一十九年!


他就在这片辽阔而荒凉的土地上挨了十九年。他的"任务"很简单:牧羊。他从汉朝的使者,变成了一个"牧羊人"。


(二)


草原上鼓乐喧天。这是匈奴的国土。匈奴单于(chan2yu2 匈奴领袖的称号)正大摆宴席,宴请汉朝派来的使节。


"大王这次将汉朝的使者都释放回去,皇上非常高兴,特地派我们前来答谢,同时献上一些薄礼,希望大王笑纳。"一个手持节杖、身穿汉服的中年汉朝官员对单于说。这个官员身材高大,威仪凛然,令人望而生畏。


"使者不必多礼。请回去告诉贵国皇上,多谢他的赏赐。"


"大王放心。我一定会转告您的话。"汉朝官员说。


这位汉朝官员正是苏武。


汉朝自从建立之后,就一直面对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人的威胁。匈奴军队不断侵犯汉朝边境,使汉方不胜其烦。汉武帝曾经派大将卫青与霍去病三次出兵讨伐匈奴,使匈奴的元气大伤。每当战败,匈奴便派使者求和,而汉朝天子也乐于与匈奴修好双边关系,双方时常派遣使者互相往来。但匈奴常常借故扣留汉朝使者。这一年,匈奴又扣留了汉朝的使者,汉武帝很生气,正想出兵教训匈奴,匈奴却前来求和,而且愿意把以前所扣留的汉朝使者全部放回。汉武帝为了报答匈奴单于的善意,于是派遣使者苏武,与副使者张胜、随员常惠,带领许多礼物送给匈奴单于,并且护送以前被匈奴扣留的使者回国。[]


(三)


"去把苏武给我捉来,我要亲自审问他!"单于大声喊道。他吩咐官员卫律去捉苏武。


"我是堂堂的天朝使者,怎能让你们当犯人审问!"苏武说罢,一手拔出佩剑,立刻往颈项抹去。卫律赶忙抱住他,但苏武已受了重伤,血流如注。


事情所以会这么直转急下,正是和卫律有关。


卫律原来是以前的汉朝使者。他出使之后,投降了匈奴。卫律的部下虞(yu2)常,由于不满卫律,便鼓动苏武的副使张胜,想暗中杀害卫律。怎知事机泄露,虞常被捉。在卫律酷刑的折磨下,虞常终于把张胜供了出来。这就牵连到正使苏武了。


苏武的剑伤治好之后,匈奴单于千方百计劝他投降,但苏武宁死不屈。单于更加佩服苏武的硬骨头,于是将他关进地窖(jiao4),不给他吃、喝,想迫使他就范。但倔强的苏武在严寒的隆冬里,以雪解渴,扯下棉袄(ao3)的皮毛充饥,却怎么也不屈服。单于没法子,只好将苏武流放到北海牧羊。


(四)


在严寒的北海,苏武每天孤零零地牧羊。每天牧羊时,苏武总是手持汉武帝亲手交给他的那支节杖。他相信有一天他一定会手持节杖,再踏上祖国的土地。


苏武等待这一天,足足等了十九年。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公元前85年,匈奴因单于去世发生内乱,新的单于知道没有力量跟汉朝打战,又派使者到汉朝求和。这时候汉武帝也已经去世了,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


苏武终于回到祖国。当长安的人民夹道欢迎他时,他的手中仍然紧握着节杖--尽管节杖上的毛已经脱落得七七八八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从此传诵千古。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许多同学都为苏武的伟大精神所感到。我们应向们学习,学好本领,心系家乡、心系祖国,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