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实录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师:读好了吗?


生:读好了。


师:谁读哪一段?


(生举手。靳老师示意一名同学)


师:好,你读。其他同学请坐下。


(学生坐下)


师:当别人读的时候,你做两件事:第一,听一听他读的哪儿好,我向他学什么。首先看人哪儿好我向他学什么。第二,我要读得更好,我要从哪儿下手,从哪儿努力。听清了吗?


生:听清了。


师:你把你刚才站起来最受感动的那一段读给大家听好吗?


生:好。


师:好,我把话筒离近点,(靠近学生,把胸前的话筒对着学生)读吧。


(学生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师:读得真好!我想广播员也不过就读成这个样子。你说是不是?


生:老师夸奖了。


师:(靳老师笑了)哦!老师夸奖了。我真得向你学习。我要读都读不了你这么好。你告诉我,为什么这么长课文,你单选这一段?


生:因为,嗯,老师,我看电影的时候吧,最喜欢看最后胜利的那一幕。


师:看结尾?


生:对


师:看结果?


生:嗯。因为,就是胜利了吧,特别的―――怎么说呢?就是――


师:激动人心!


生:对!激动人心!


师:(开玩笑)那是我说的!


(全场哄笑!)


师:(笑着)接着说。


生:所以我非常喜欢最后一段。


师:好!


生:这样说明董存瑞炸暗堡没有白炸。


师:说得好!董存瑞的牺牲换来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对不对?


生:对!


师:这一段最激动,所以她读得那么好。你把最后一句读读,我们最爱听最后一句,读。


生: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上空迎风飘扬!


师:读得好吗?


生:好!


师:你再读,让我们看见这个红旗呀在风中迎风飘扬,让我们都看到,胜利的红旗―――读。(打着手势引导学生把“迎风飘扬”读到位。)


生: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师:读得好吗?


生:好。


师: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怎样?(手势演示红旗飘扬的样子)


生:迎风――飘扬!


师:再读!


生:迎风――飘扬!


师:我读: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师:一起读,好吗?


生:好!


师:胜利的红旗――――读。


生: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师:胜利了,读得这么欢快!这么喜悦!这么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来到刚才读这段的女孩子身边)而且,她讲了为什么读这一段,因为董存瑞没有白白献出自己的生命。真的使我们的战斗取得了最大的胜利。这就是牺牲的价值。不是为了牺牲而牺牲。牺牲的生命有价值。好。你看,刚才她说了: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边说边写“隆”,写完右边的折文后,说)


师:这个“隆”字啊,你不用都记,你就记右边,右边哪,你也不用都记,就记一笔,知道哪一笔吗?


生:知道![]


师:(又示意另一位同学)你读。


生: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师:全班读。


生: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师:(向第一个读这段的同学)你为什么选这一段读?


生:因为这一段是董存瑞炸暗堡时的经过。这一段描写了他炸暗堡的那一瞬间。


师:对了!整个文章都是围绕着这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是写他干什么?


生:舍身炸暗堡


师:(转身板书)舍身干什么?


生:炸暗堡!


师:真好!那我问你这位同学,你为什么把最后一句:“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读得这么好啊?


生:因为我体会了当时董存瑞的心情。


师:他什么心情?同志们,为了什么?


生:新中国。


师:新中国,而干什么?


生:冲啊。


师:表目的,我们现在冲,现在献身,是一个目的,为了什么?


生:新中国!


师: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祖国摆脱灾难,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建立,所以:为了新中国,冲啊!――――(示意一名学生)你再读,读。


生: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师:全班,同志们――――读。


生: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师:你们看,当董存瑞冲到敌人的桥下时,冲到暗堡下面的时候,没有地方放炸药包,对不对?


生:对!


师: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这是一个什么时刻?


生:万分紧急的时刻!


师:他说的是时刻吗?


生:关头!


师:关头就是最――――


生:紧急的时候。


师:对,紧急的时候,最重要的时刻,叫关头对吗?


生:对!


师:在这紧急的关头说明什么?


生:(思考)


师:最紧急的时刻对吧?


生:对!


师:这万分紧急的时刻,说明什么?


生:比紧急还紧急。


师:就在这一刹那间,能不能炸毁敌人的暗堡,我们战友的伤亡,我们战斗的胜利,我们整个战役能不能摧毁敌人消灭敌人,全在此一举。对吗?


生:对!


师:所以课文说:“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读这一句,想想怎样读。先不要急于读出来。想,品。(稍沉片刻)好,谁读?你读


生: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


师:请坐,她这样理解。你读。


生: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


师:请坐,她这样理解。你读。


生: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


师:请坐,你读。


生: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


师:请坐,你读。


生: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


师:真好!你读。


生: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


师:请坐,听我读,他们都这样洪亮的读,我不这样读,我这样读:(声音低沉)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这样读行吗?


生:行。


师:行吗?


生:行!


师:她这样读行吗?


生:行!


师:也行?我这样读行吗?


生:行!


师:还可以其他的办法读吗?(学生摇头)可以吗?


生:可以。


师:你再读,不统一在大声里边,你怎样理解你就怎样读,预备,读。[]


(学生自由读)


师:就读这一句。


生:(全班齐读)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


师:怎么做?董存瑞怎么做?


(学生举手)


师:好,你说。


生:(打开书,读)董存瑞昂首挺胸


师:停,解释一下这个字怎么讲(板书“昂”)。怎么讲?


生:仰着。


师:啊,(做仰头壮)仰着?对吧?


生:对。


师:(面对全部学生)高高地抬起,对吧?


生:对。


师:好,(指“昂”下部的左半边)这个字有撇吗?


生:没有!


师:再看,这位同学,解释这个字(接着板书“首”),解释,


生:头。


师:念什么?


生:首,


师:什么意思?


生:头


师:昂首?


生:仰着头


师:高高地抬头,对吗?


生:对


师:好,再看这个(接着写“挺”),读,


生:挺。


师:挺起什么?(写“胸”)


生:胸


师:胸膛,对吗?


生:对


师:好,请你读这个成语。读。


生:昂首挺胸


师:再读


生:昂首挺胸


师:再读


生:昂首挺胸


师:全班读


生:昂首挺胸!


师:明天默写的第二个词语,昂首挺胸,保证写对的,举手。


(学生全部举手)


师:真的?


生:真的!


师:回家不许写啊!


生:不许写!


师:手放下来,接着读下去,读。


生:(那个学生接着读)站在桥底中央


师:停,(面向全体)站在哪儿?


生:桥底中央


师:为什么站在那儿?(板书“站”)为什么站在这儿?


生:因为董存瑞想用炸药包炸掉暗堡。但是放在别的地方炸药包就会滑下去。所以他站在这里,手举着炸药包,炸药包不会掉,而且可以炸毁暗堡。


师:为什么要站在桥底的中央?(强调“中央”)站得靠边点行吗?偏点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可以滑下去。


师:嗯,她这理解是滑下去,(面向其他同学)帮助一下。你说。


生:如果放在别的地方,可能就炸不毁暗堡。


师:对的,站在桥底,而且站在桥底什么位置?


生:中央!


师:(面对一个男同学)你说。


生:我觉得站在桥底中央是一个最能摧毁敌人暗堡的位置。


师:说得多好。只有这个位置能够发挥炸药包最大的杀伤力,彻底把敌人的暗堡怎么样?


生:炸毁!


师:炸毁,摧毁,毁灭。所以,你说站的这个位置和炸暗堡有关系没有?


生:有!


师:直接的关系,任何一个字的锤炼,都和炸暗堡有直接的关系。接着读下去。


生:(接着读)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


师:停,你讲一讲为什么“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


生:就是说,董存瑞把炸药包放到桥底上,然后用手托起


师:嗯,换个字行吗?不用“托”行吗?


生:顶


师:不用顶,不用托,用举行吗?


生:行


师:用擎行吗?


生:行


师:用拿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


(学生思考)


师:用举炸药包,左手举起炸药包,行吗?再想想,左手擎炸药包,左手拿起炸药包,为什么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哪个最有劲?(示意一位同学)你说。[]


生:因为托字比较有力量。擎字就是拿手往上托,它离着桥底不算非常的近。有可能不能炸毁所有的暗堡。


师:而托呢?


生:托着能


师:哎,托字和哪个字呼应?下边还有一个字。


生:顶


师:大家说,哪个字?


生:顶!


师:(转身去板书:托顶)托起炸药包,目的是干什么?


生:顶住桥底!


师:哎!顶住桥底,顶住桥底没有一点缝隙。炸药包炸起来直接就把什么摧毁了?


生:暗堡!


师:和炸暗堡有关系吗?


生:有!


师:托和顶,和炸,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吧?


生:对!


师:(示意读书的同学)接着读下去,读得好。


生:(接着读)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师:停,(面向全体)右手干什么?


生:猛地一拉导火索


师:右手拉,为什么用右手拉?(示意另一位同学)你说


生:因为人只有两只手,左手托着炸药包了,只有用右手拉了。


师:她说只有右手了,所以只好用右手拉,别人有没有不同意见?好,你说。


生:右手是非常有力的。


师:一般人左手和右手比,哪个手有力?


生:右手!


师:用右手拉就能把导火索怎么样?


生:猛地一拉。(点燃)


师:点燃,拉着,对不对?而且怎么拉?


生:猛地一拉。


师:你看,(转身板书“拉”)绝不是左手占着没办法有右手拉,而是确实当初用左手托炸药包就是准备用右手来拉导火索。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接着读下去。


生:(接着读)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


师:停。这一点,声音不那么大(范读):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面向那位学生)导火索,读。


生:(满含感情)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


师:读得真好!全班读。导火索“哧哧”地――――读。


生: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


师:一起读:一秒钟――――――读。


生: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师:他抬头――――读!


生: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师转身板书“喊”,然后指着刚才提炼出的几个动词)


师:每一个字的运用都为了表现出了彻底怎么样?(指“炸暗堡”三个字)


生:摧毁(炸毁)暗堡。


师:炸毁敌人的暗堡。是这样不是?


生:是!


师:你再来品读这一段: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不一定都大声读,情感越深沉,有时候声音越深沉。(面向刚才读书的那位同学)请坐,你读得非常好,理解得也好。每个学生自己读啊,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读吧,自己读,不齐读。


(学生自由读二分钟)


师:好,全体起立。(学生起立)不看书,看我(走到板书前引导学生看着板书):在着万分紧急的关头――――预备,背![]


(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老师满含激情地配合课文的内容做着动作)


师:请坐。为什么这么快就背下来了?(示意)你说。


生:因为在老师的指引下,我好象来到了,看到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情形。


师:真好,入境了。(示意另一位发言)


生:因为我们彻底地理解了这篇课文。


师:他说我们理解了,(转身板书“理解”)还有吗?(示意)你说。


生:因为我们用心体会到了当时的万分紧急的关头。


师:用心在读。请坐。(示意另一位)你说。


生:因为我认真地,仔细地去读。


师:对,认真仔细地去读。还有吗?(示意另一位)你说。


生:因为我们读熟了,已经。


师:对,读了很多遍,熟读―――――


生:成诵!


师:说得好。你看,你们总结了多少经验:第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第二,理解着读;第三,真正把心放进去,有感情地读;第四,真正地反反复复地去读,熟读,怎么样?


生:成诵!


师:这就是学习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方法是能力的核心。你们所以学得这么好,是因为你们掌握了相当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把这一段小声地再读一遍,行吗?


生:行!


师:再感受一遍读书的乐趣。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预备,读。


(学生齐读)


师:你们发现了吗?我就是引导你们读书,认认真真地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