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案例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案例背景介绍]


课文《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新教材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12课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记叙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大夫华佗为了减轻手术病人的痛苦,研制出麻沸散,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的,这个发明比外国早了一千多年,说明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要为中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化而自豪。


文章条理清晰,通过华佗两次手术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的阐述,表现出华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崇高医德,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案例描述]


文章中华佗为一个折了腿的醉汉动了手术,那醉汉不仅没有挣扎、呻吟,反而软绵绵的,任人摆布,一点儿也看不出有什么痛苦。这件事使华佗受到启发,要使病人在手术时减少痛苦是有可能的。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师:这时华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老师请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再想想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我找到了这一句“看着这醉汉,华佗沉思起来: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


师:找得很对,别的同学有什么问题吗?


生:这句句子中写了华佗沉思什么?他的沉思说明了什么?


生:这句句子中,华佗深思的是: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生:华佗的沉思说明了华佗有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思想。


生:华佗的沉思说明了华佗是一个好医生。


……


生:老师我还找到了“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


师:这句句子是写华佗是怎么做的。有什么问题吗?


生:句子中“时时”、“处处”说明了什么?


生:“时时、处处”,写出华佗随时随地注意观察,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生:“时时、处处”这两个词也能说明华佗是一位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好医生。


生:“时时、处处”还能说明华佗发明麻醉剂是很不容易的。


生:我还觉得在这句句子中,“终于”一词也写出了这项发明是极其不容易的,华佗为了他的病人,为了他的医学研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师:华佗出于一个医生的天职,他要寻找一种使病人手术时不感到疼痛的药。于是,他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发明了麻醉剂。从这里,我们还应该学习华佗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生: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生:刻苦研究,解决问题。


生:不怕失败,敢于尝试。


师:华佗这种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精神以及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优秀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案例反思]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在本科的教学中,我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当华佗发现帮折了腿的醉汉接骨,他丝毫没有痛苦时,我引导学生:华佗是怎么想的?我请学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再来提提问题,深入理解巨资的内涵。对华佗沉思的那句话,刚开始学生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华佗要发明一种药,使病人吃了,做手术没有痛苦。”后来通过朗读,同学们才深刻体会到,华佗作为一名医生,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他是“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体现了他崇高的医德,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华佗在偶尔事件中发现问题的同时,他又是如何做的呢?这时,学生能够抓住关键的词语,进行品读、分析,分别抓了“时时”、“处处”、“终于”,还领会到这些词语说明华佗在研究麻沸散的过程中刻苦钻研,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华佗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是最终还是获得了成功。体现了他具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优秀品质和具有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同样也值得我们学习。


就这样,一堂课在学生自己质疑,解疑的反复循环中渡过,学生们学得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