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
   2、结合注释,借助课外资料和工具书,通过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大概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铺垫渲染
   1、引入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王昌龄的边塞组诗《从军行》中的两首诗。(板书课题:从军行)
   2、解诗题
     师:读懂诗题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一起轻声读读题目,谁读懂了?(从军就是参军,标题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3、铺垫渲染
     以往我们学过一些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和学生接诗)在你们的印象中,边塞是个怎样的地方?
     过渡:王昌龄在他的笔下,又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边塞风光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请大家把这两首边塞诗先认认真真地读两遍,要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生读)
     ①谁来选一首读一读(师相机点评指导)换另一首读读
     ②师小结提问:有感情地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有哪些?(看注释、看图画、想象画面)
      请同学们借助这样的方法,默读这两首诗,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看注释,读完一句想想这句的意思。读完一首,想想整首诗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同桌也可以边读边讨论。
   2、析字词、明诗意
     小结过渡:两首诗表面的意思你们经过合作已弄明白了,现在我们一起深入体会诗中深层的含义。
    出示:(一)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①自己轻声读一读,你从中看到了边塞的什么?(青海湖、长云铺天盖地,很长很长、雪山、一座孤城,还看到了玉门关。)
     ②追问:什么样的雪山?(出示雪山图),这里的雪山,是指祁连山,海拔4000——5000米,终年积雪,雪光闪耀,异常壮丽。祁连山因它的雪白而壮丽,如今怎么就暗了下来呢?(漫天的黄沙,四起的硝烟,让雪山变暗了,边塞变暗了。)
     ③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这两句。
     ④人有时会因心情的不同而对周围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就如杜甫国破家亡时“看到盛开的繁花溅泪,听到鸟的叫声亦惊心。”。再读读这句,对“暗”还有不同的理解吗?(将士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心情也是暗淡的)指导感情朗读(你不仅走进了边塞,也走进了征人的心啊!)
     ⑤在你积累的诗句中有和玉门关有关的吗?背给大家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⑥联想到这些诗句,再读这句诗,哪个字撞击着你的心扉?(孤独,对故土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把你的感受融在诗句中,再读。
    过渡:环境是这样的恶劣,_________________;乡情是这样的深切,__________________。可戍边将士——
    出示(一)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齐读,谁愿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在黄沙满天的战场上,征人的金甲都被磨破了,他们表示不破楼兰就不回来。)
     ②师:“穿”是“穿上金甲”吗?(不是,穿是磨破的意思。)
      金属制作的盔甲会磨破!不可思议呀!你认为可能吗?
      边塞将士是怎样把金甲磨破的?(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频繁)。磨破的是金甲,磨不破的呢?
     ③指导感情朗读: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将士报国的意志却不会减,所有的豪情、气势都融在了这两句诗里,_______。
      刀光剑影、生死拼搏里横刀立马的身影流露着马革裹尸的豪情___________________。
      豪壮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一颗怎样的心?(决心,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的决心,一颗热爱祖国的决心。)
   3、感悟诗情
    “不破楼≈詹换埂闭怙锵有力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他们就不思念家乡的亲人,真的不想还吗?br>     家乡的亲人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们啊!会有谁在牵挂着他们呢?
    也许两鬓斑白的双亲拄着拐杖一次次在村头翘首以盼;也许一双年幼的儿女在一次次的呼唤父亲回家;也许留守家园的妻子因思念而过早的让黑发染霜。请你们代替边关的将士们给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你为什么‘终不还”。
    学生练笔、交流。(结合学生交流,相机板书:忠心报国)
   4、练习背诵
    过渡:短短的二十八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戍边将士的豪迈情怀,第二首诗又将为我们展示了边塞将士们怎样的生活呢?
    出示(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①轻声慢慢的读,细细的品味,诗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深深触动了你,就把它画下来,再读、再品。
    ②着重引导学生欣赏品味“昏”,“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风沙遮天蔽日。一个昏字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出征的军队卷尘挟风,气势逼人。)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让我们想像到了前锋部队的英勇,也想像到了前方的的仗打得艰苦、出色,
    ③师小结: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处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我们去体会,去遐想。这就是王昌龄的高明,不怪人们称他为“七绝圣手”。
    ④感情朗读、背诵
  三、总结全诗、升华悟情
   1、不是每场战斗都能像这次这样取得胜利,“一将功成万骨枯”战斗的胜利是用许多将士“白骨掩蓬蒿”的壮烈牺牲换来的,战火无情,(出示课始师生接读的两句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由来征战地,能得几人还。学生读。
     师:“能得几人还?即使人未还?可守边的战士们却——(引导读:“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在这两首诗里,我们看到了塞外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守边战士戍边的凄苦孤独与悲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决心以及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这凄美、悲壮,向上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塞诗。
  四、拓展延伸
    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共七首,七首诗七幅不同的画面,我们今天学的是其四、其五,还有另外五首大家课后选自己喜欢的读一读。感兴趣的同学回家之后可以再收集一下其他诗人的边塞诗读一读,感受盛唐边塞诗的悲壮,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