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回忆了三十四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我从这件事懂得了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和力量。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阅读中感悟、体会。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9个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表达的深刻的做人道理,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抵制各种诱惑。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什么要“我”放掉鲈鱼,“我”的心理活动是怎样变化的,从而理解课文表达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诵读古诗,谈话导入


学生朗读: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写了什么事儿?你们钓过鱼吗?如果钓到一条鱼,你们的心情会怎样?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把生字标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不会读的,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认真听读,互相纠正读音。


3.课件出示生字词,由“小老师”带读,教师正音。(重点指导“纵、鳃、皎”。)


4.开火车检查认读生字。


5.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错字、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可借助录音机),用“○”标出点明时间先后的词语,用序号标出自然段序号。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找出不懂的地方,画上“?”。


3.交流、汇报。


(1)说说表示时间的词语、叙述的顺序。


(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好长时间、晚上十点、三十四年过去;按事情发展顺序。)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小标题概述。


(钓鱼——放鱼——启示。)


(3)交流没弄懂的问题。(简单的由学生互相解决,师生共同确定感悟探究的重点。)


如:①为什么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父亲做得对不对?


②为什么说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终生的启示?


③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思考提出探究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1.抽读生字词。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叙述的顺序。


二、自主学习,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根据上节课提出的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教师作适当点拨。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钓鱼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并质疑。着重理解以下问题:


1.“我”钓到的是一条怎样的鲈鱼?


2.“我”的心情如何?指导朗读,要读出惊喜之情。


3.练习按课文填空:


( )湖面上,溅起了( )涟漪。


思考:所用的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放鱼


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并探究:


1.父亲为什么要看时间?


2.演一演: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想说些什么?(分角色,一个学生演儿子,一个演父亲,注意父亲说话的语气。)


3.辩一辩:为什么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我的情感如何变化?父亲做得对不对?


4.说一说: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终生的启示?


2.在文中找出能印证父亲当时的决定是对的语句。


3.“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巩固练习:填空,并说说填上的词在句子里的作用。


三十四年前的那个( )的夜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 )的回忆和( )的启示。


三、练习有感情朗读,注意读出人物感情的变化


1.小组内合作朗读。


2.指名朗读。


3.评读。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面对各种诱惑。在诱惑的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力量和坚定的信心。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少走弯路。


2.作业: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进一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积累优美词句,抄写在“采集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