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是一篇知识性的课文,课文用实实在在的语言,向我们讲了植物界的有趣的现象,介绍了茅膏菜和猪笼草是吃虫的能手,全文充满了神秘感,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接触的是一种新奇、绕有趣味的事物,这个课题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探究、想象的空间.虽然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它仍然吸引着学生、教师的眼球,使师生围绕着对这种新奇小草的探究,去体会大自然中美与善的生态平衡,并同时在搜集信息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该课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对于本课,我设计了两个教学重点
1 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以及它们各是怎样吃虫的,感受自然界的神奇与奥妙,产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 知道它们为什么能吃到虫子
针对如上两个教学重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进行实施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发学习动机
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的确如此。一个精彩的开场白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投入到自主的学习当中。因此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将文字描述的抽象情景、意境,创设成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场景,就十分必要了。
在第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界中有许多稀奇古怪的现象,会让你大吃一惊.会吃虫的植物我们听起来就觉得有趣,你们见过它们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它们的庐山真面目.”这样,一下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对课文的学习也产生了欲望.
2 字词教学略处理
由于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字词教学上主要还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在预习时就把自己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进行了自学,课上老师让他们分别说说哪些字,词是通过动手查字典词典学会的,和大家一起进行交流.,而不是老师带着他们一起学习,这样各类学生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老师只是让他们在交流完之后,出示一些易读错的字,例如:我在第二课时的开始就检查了学生爱读错的字词,还有多音字,同音字。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的自学字词情况,也为学习课文扫除了障碍.这样更有实效性.
3 抓住重点, 提出问题
因为本课教学重点就是要学生了解两种吃虫植物的外行特点,以及他们各是怎样吃虫的,所以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1 两种植物有哪些外形特点 2他们是怎样吃虫的?这两个问题在书中能找到答案,就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3 他们为什么能吃到虫子呢?结合外形特点想想.这样学生亲自动手读,画,想,同时还利用抓重点词的方法让学生汇报,让学生学会方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对外形和吃到虫子的原因通过自己读悟了解了.到这里还没完,我又让学生把书中的语言换成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它们吃虫的过程,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举手发言.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吸收,还锻炼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赏析入境
(1) 图片的使用
对于文中提到的两种吃虫的植物,同学们都没有见过,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老师就要对课文有兴趣.课前我查找了大量的吃虫的植物的图片,自己都被它们那种迷人的外表所陶醉.每找到一张都会等大眼睛看个半天.真的太漂亮了,难怪称它们为”迷人的杀手”,我想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也会和我一样的.一定会更有兴趣学习的,果不其然,同学们都看呆了,学习的兴趣也一下子浓了许多.
2 视频的使用
我把精心编制的吃虫的过程的录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知道了两种植物的样子,它们是怎样吃虫的,同时产生为什么能吃到虫的疑问,拨动了同学们喜好新奇、探究未知的心弦,进入了自主活动的角色。
5.读写结合的运用
我在讲完课文以后总结了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写作方法,先写样子,又怎么吃虫,然后作者又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证明它们是吃虫的能手。为了让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得到锻炼,我安排了让学生先观察捕蝇草是怎么什么样子的,然后是怎么吃虫的,让他们把看到的说一说,由于时间很紧,学生观察到的不是那么细微,关键也在教师没有很好的引导,让学生说的教师代替的太多了,因此在这个环节没有让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二) 、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把握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
在学生学习完课文内容以后学生对吃虫的植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生活中我们又很少能看见这种植物,如何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呢?网络,课外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浏览 课外书了解到更多关于吃虫的植物的知识,不仅有利于本课知识点的巩固,并且可以使课上的知识得到扩展,还很好的培养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于是,我让同学们对自己找到的资料在课前进行了交流,但并不是把找到的资料大篇大篇的读出来,而是有选择的截取其中你认为最有意思的内容给大家读一读,这样也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作业中,我也给同学们提供了两个网址,让有条件的同学能利用网络对吃虫的植物有更多的了解, 使用这种手段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闻使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中。
以上是我在这节略读课上的设计,当然还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