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教材:
《饭钱》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新教材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是一则民间故事,写聪明的阿凡提帮助穷人智斗巴依,用钱袋里的声音抵偿饭菜的香味,结清了帐。文章内容有趣,语言浅显,幽默。从结构上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1至第4节,写一个穷人请阿凡提帮忙;其余为第二部分,写阿凡提帮穷人“算”清了帐。
2、说学情:
学生进入三年级的学习已经过半,学习生字的能力在不断地完善,对于语言浅显的文章能一读就懂。在阅读上所面临的困难是如何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也就是方法不够多样,往往会脱离实际的语言环境,为解释而解释。良好、严谨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显得意义尤为重要,是学生阅读方法更加完善的关键期。
3、说教学目标:
由于本文语言浅显,我在设计这篇文章的目标时,从小处着手,以品词为抓手,以读句为训练落实点展开阅读教学。做到词不离文,文不离句。当词句烂熟于心时,文章的道自然而现。所以我设计了如下三条目标:
认识本课6个生字“恳、荣、判、陪、迫、帐”。能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迫不及待、大摇大摆、恳求”。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读出人物的语气。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战胜巴依的故事。
体会阿凡提热心助人、聪慧过人的特点。
4、说教学设计:
《饭钱》是一则民间故事,文章内容有趣,语言浅显,幽默。它是第六单元的打头篇,结合第六单元的一个重要的训练目标:总结学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在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直到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我认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1)能在语言环境中,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2)能在读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出人物的语气。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阿凡提是家喻户晓的聪明人,出示阿凡提骑着毛驴的经典形象结合老师的讲解,学生不费吹灰之力便能猜到。出示阿凡提的名言,学生通过对句子的朗读,体会到阿凡提的善,结合学生已知的阿凡提的智,出示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探课文,了解人物特点。
在初读课文时,给予学生明确的要求(1)读准生字的读音,能准确朗读课文。(2)读了课文后,说说你对这三个人物的印象。在处理生字教学时,有别于低年级,做到有侧重,重点比较“陪”和“倍”以及多音字“卡”。(3)、出示了一个填空题来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细品文本,体会人物性格。
细品文本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遵循以读为本的原则。以课文中的关键语句为抓手,进行变序教学。以关键语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为基础,指导学生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文本看似碎成支离破碎的句子,实则不离整体,只有学生有了对文本整体的把握,才能找到具体句子来体会人物性格。确定了重点才能突出重点,才能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在得出了三个人物的印象后,在初读时重点抓穷人的“弱”,找到有关句子后,在抓住关键词语“恳求”体会到穷人的“弱”,进而体会当时穷人走投无路的处境,从而在朗读中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同时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恳求”。然后换词读句子,加深对“恳求”的理解。
阿凡提的“善”和“智”主要体现在这几句句子:
*“帮助人是光荣的事情,也是快乐的事情,你说吧。”阿凡提爽快地答应了。
*“行,行!”阿凡提一口答应下来,就陪着穷人去见卡子。
(这两句都是阿凡提“善”的表现)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悟阿凡提的善良。
阿凡提从裤腰上取下一个小钱袋,举到巴依耳朵旁边摇了几下,问巴依:“你听见钱袋里响亮的声音吗?
在学生圈出动词后,让学生上台演一演,形象地展现了阿凡提付饭钱的过程,促使孩子们熟读课文,品味、积累、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用心体会人物特点。
*“好,他吃了你饭菜的香味,我付给你钱的声音,咱们的帐算清了。”阿凡提说完,拉着穷人的手大摇大摆地走了。(用作动作来理解“大摇大摆”,并且说说为什么会大摇大摆?体会惩治恶人后的开心的心情。
第二课时内容:
卡子的“恶”和巴依的“贪”主要集中在:
*卡子一看见穷人就迫不及待地叫起来:“你吃了巴依饭菜的香味,怎么敢不付钱?快把钱付给巴依!”(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迫不及待”,指导读出人物的语气。)
*“什么?啊,听到了,听到了!”巴依说。(思考:巴依为何如此得意呢?)
而语言实践:从卡子那里出来后,穷人__________ 地对阿凡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帮助解决阿凡提是怎样把帐结清的这个关键问题。
四、总结全文,拓展提高。
在课文最后再次出现阿凡提的名言,既做到了首尾呼应,又能很好地总结全文。让学生续编故事,提高学习积极性,做到学以致用。
在课文最后再次出现阿凡提的名言,既做到了首尾呼应,又能很好地总结全文。让学生续编故事,提高学习积极性,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