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登——(生齐读:长城),一起去看——(生齐:长城);一起去游——(生齐: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 解、去赞美——(生齐:长城
老师: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的放声朗 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试着用课文中的一段话来概括一下长城。学生朗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老师:交流: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来!把你眼中的长城用课文中的一段话概括一下。师出 示最后一段
老师:为什 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快速在文中画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可以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老师:来,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为什 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谁先来?
学生:第一段(读)“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略)全长13000多里。”我读了这句话,体会了长城的长。
老师: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多长?
学生:13000多里。
老师: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有多长吗?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来,读出你们的惊叹。谁来读,就读描写长的这一句。学生朗读
老师: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围绕操场跑上35000圈。长吗?来,再读。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来,全体男学生朗读。
老师:请看,这是一张长城远景图。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有什 么特点?学生:弯弯曲曲
老师:你们看,顺着山势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 么词? 学生:蜿蜒盘旋
老师:非常正确!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美呀,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 女学生朗读
老师:美中有气势,来,同学们一起读。
老师:这样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老师:我们继续交流,文中还有哪里可以说 明长城是个奇迹?
学生:从第二段能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是呀,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而且可以五六匹马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同时作者在这一段还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老师:请同学们细细的自由的朗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一些部分?圈画出来(学生自由朗 读第二段)
学生: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垛子、射口、瞭望口和城台。
老师:(课件出 示长城侧面图)老师这里有一幅长城的近照,这就是高大坚固的长城。谁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
学生1指着图片给大家介绍了长城的垛子、射口和瞭望口、城台
老师:你能从图上找到答 案,真会读书!但你们知道他们的作用吗?
学生:打仗时用来瞭望和射击用的。城台屯兵(读书镇仔细)
老师:那么怎么样做才能减少伤亡呢?
学生1:我知道了。当****还没有进攻时,可以上面的瞭望口进行清晰地观察,当****进攻时,士兵可以躲在城墙后面,在下面小的射口进行还击;驻扎在城台里的士兵可以迅速跑到城墙,从射口有力的射击****,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伤亡,。
老师:(说的太好了)同学们,长城就是这样用他那高大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像长城这样巧妙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当你知道这些得时候,你想说点什 么?
学生1:长城太伟大了!
学生2:我想到了我国的古代劳动人民。他们太了不起了!
学生3:古代劳动人民真是太聪明了!
老师:是啊,像长城这样“长”而“高大坚固”的工程,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让我们在以此由衷地赞叹:
老师: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销烟已经散尽,但青山依旧在,长城依旧在,为了一睹长城的雄姿,成千上万的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们想到了什 么?我们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己读,读好后,你可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再反复读一读,可以放声地读。
单看那数不清的条石……一步一步台上这陡峭的山岭)投影出 示
老师:同学们,你们谁知道修筑长城的年代是一个怎么样的年代?
学生:科技非常的不发达,而且那时是古代,得靠人力来把砖和用的东西运到山上去。
老师:你从课文那句话中知道科技非常不发达?学生朗读:(
师;你从中体会到什 么?生交流。
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和艰辛?(一步一步\陡峭、数不清、两三千斤重)
老师:同学们知道两三千斤有多重吗?相当于咱们三年级两个半孩子的重量的总和。
在当时科技非常落后的时代,要把这些数不清的巨大的条石,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岭,想想看,要流多少汗水;多少鲜血,甚至多少生命啊?
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艰辛和不易的感觉吗? 指读
老师:尽管困难重重,可长城还是修筑成功了,那是一种怎么样的劳动,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 么?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边听边想象。师范读
老师:你仿佛看到了什 么?
一群衣衫破烂的劳动人民,扛着巨大的条石,在皮鞭狠毒的抽打下,顶着毒花花的日头,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爬。一些年老体衰的人实在支撑不住,就倒下了,永远的闭上了眼睛,而一些步履蹒跚的人则因为速度慢而遭到更恶毒的鞭打……。许多劳动人民因为苦役而惨死在长城脚下。[]
老师:这种劳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年累月,请你读听得出,你也是在动心动情的读生齐读
老师:这样的工程也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一起再读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来
齐读
老师: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起了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再齐读
老师: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这样的雄伟工程世界少有,这样的艰巨工程靠人力完成,历史罕见,这样的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绝无仅有???????这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我们一起满怀赞美、满怀敬佩,深情地对古代劳动人民说-------
让我们一起激动地、自豪的对全世界说:-------------
老师:我们的祖先用血汗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这笔光辉灿烂的遗产。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长城的风采?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中华瑰宝——(出 示课件:展示长城各方位的视频影片)
老师: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万语千言。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交流一下!
老师: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出 示课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了长城,他情不自禁的赞叹道——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法国总统密特朗这样说过: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
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以色列前总统说
学生: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老师:让我们和作者、和世界伟人一起赞叹:(齐读最后一段)
学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老师:如今“不到长城非好汉”已经成了中外游人的一句豪言壮语。长城以其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万里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老师: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对长城的敬仰之情,一起为我们的长城,为我们的民族放声高歌:
长城啊长城!
你向人们描绘着中华山河的锦绣,你向人们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悠久,
你向人们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今天,我终于登上了长城!
我站在崇山峻岭的高峰之巅,我站在气魄雄伟的城楼之上,
向着群山,向着大海,纵情高呼:我爱长城!我爱中华!
老师:歌唱家也用嘹亮的歌声唱出了对长城的赞美(播放音乐)
同学们,虽然我们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如果你还想对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你可以到网上查阅,老师相信长城的美名一定会千古流传,长城的精神品质一定会永放光芒。[]
《长城》是人教学版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 现了长城的气魄雄伟,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长城》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难点是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我就结合预先设定的这些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语文课堂实际的效果,学生的所得进行反思:
1、整节课我预设是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 解“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使这句话就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 解感悟这个句子。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 解基本是层层递进,朗 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2、“入境始与亲”,恰当的运用多种手段,去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去撞击他们的心灵,从而给他们铺垫一个情感基调,让他们由衷地关注、全身心地投入,是为了更好的体悟作准备。在教学“远看长城”时为了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我从长城的长和姿态两个部分入手,结合录象,同时理 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含义。语文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教育,应多把语文和我们情感认识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让语文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我们的心里。学习完这篇课文后,同学们都认识到了有形的长城的作用是抵御外强,保卫国家主权。课文中长城的知识点学生也许能掌握得很好了,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更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象征,我们国歌中就有这个新的长城,但是我没有利用这个契机,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更与时俱进的爱国情感教育,从而进一步挖掘、引申出文章的更深层次主题——在我们心里筑起一座无形的长城,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保捍卫、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这样才能将语文课堂提了一个高度,学生胸中回荡的熊熊爱国豪情才根深蒂固,长城的精神品质才会世代传唱,永放光芒。
3、在本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个缺失,就是在学生发言时,我和学生的对话缺少配合。应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多读,多说,多思,多写。学学生朗读书后,我应创设各种机会放手让学生完整地讲出自己的感悟,在学生理 解了思考了感悟了后我再适时指导,不能害怕学生讲不出而浪费时间。也就是说这种能力的培养既要有方法上的点拨,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的实践,留给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在下水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本领”。如果不多给学生机会,久而久之就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乐于不善于思考问题而只会坐等教师讲现成答 案。这也许就是古人所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