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投资资本市场比例约束及风险控制分析

  来源:网络    时间:     
[关键词]保险学  

    【摘要】文章认为保险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是做好自身的风险控制,而不是刻意去限制保险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的比例。
  【关键词】保险资金;资本市场;比例约束;风险控制
 
  
  2004年6月,中国保监会上调保险公司投资银行次级债券、银行次级定期债务和企业债券的比例。
  2004年7月,中国保监会发出通知,允许保险公司投资可转债,可转债投资规模计入企业债券投资余额内,合计不得超过保险公司上月总资产的20%。
  2004年10月24日,中国保监会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的《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为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放行。《办法》指出,保险机构投资者投资股票的比例,按照成本价格计算,最高不超过该公司上年末总资产规模的5%。到2004年8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达10012亿元。业内人士估计,按照投资股票比例最高5%的限制,保险资金投入股市的规模将在500亿至600亿元之间。
  自从国家允许保险资金投资资本市场以来,不管是间接投资还是直接投资,都对保险资金运用有一个比例规定。现在,保险公司资金投资资本市场的比例问题是大家讨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而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比例讨论就更加激烈。有人认为,我们应该提高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比例,现在美国保险资产20%左右投资于股票,英国的比例更是高达48%,香港为22%左右,新加坡为17%左右。在所有的投资渠道中,股票市场的平均投资回报最高。以OECD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新西兰、瑞典、瑞士、英国、美国等国)资产平均真实收益率(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为例,在过去近30年的时间里(1970~2000年),国内股市的投资回报率为8.0%,国外股票市场的投资回报率也达到了7.1%。而贷款的回报率只有股票的一半,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的回报率和股票的投资回报率差距更大,政府债券的回报率只有股票投资回报率的五分之一。
  但是,大多数的意见认为,应该严格限制我国保险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比例。资本市场是影响保险投资的重要市场环境,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保险投资面临很大的风险。
  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以保险资金之前投资的证券投资基金为例,2004年中国资本市场哀鸿遍野,合资基金业绩却全面飘红。
  首先我们看偏股型基金,在这个类别的基金中,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绩效表现情况明显偏好。统计显示,运作满1年且公布净值的偏股型基金共有27只,其中,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有7只。这些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业绩都比较好,不仅净值增长率全部为正,而且全部处于2004年度净值增长率排名的前半部分。净值增长率排名前10位的基金中,有5只基金属于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其中,湘财合丰成长列净值增长率排名第一位,净值增长率为17.09%,华宝宝康消费品、景顺长城优选股票分别排在净值增长率的第3和第4位,净值增长率分别为8.34%和7.63%。即使是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中绩效“最差”的基金--湘财合丰稳定,也取得了净值增长率第13名的较好成绩,净值增长率为1.82%。
  
  第二,在平衡型基金中,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基金的绩效表现情况一般。统计显示,运作满1年且公布净值的平衡型基金共有9只,其中有5只基金属于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在此类基金中,2004年度净值增长率前两位的基金均为内资基金公司的基金,它们是易方达平稳增长、广发聚富。多数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基金的净值增长率属于中游水平,排名第3至第6位的基金全部为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国联安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德盛稳健绩效表现最差,2004年度的净值增长率为-4.62%,列全部平衡型基金中的最后一位。
  
  综上所述,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基金在目前市场状况下的总体绩效水平是比较好的,虽然有个别基金的绩效在同类型基金中间垫底,但多数基金的绩效水平属于同类型基金中的中上游。在中国证券市场这两年基础行情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能够取得如此好的业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方的风险管理意识。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在国外运作了较长时间的投资工具,国外的很多专业投资机构对于运作证券投资基金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风险控制意识。在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里,外方的风险控制意识和技术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落实。加之这两年的中国证券市场以跌势为主,风险控制意识和技术在投资运作中就显得更为重要。此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对于组合管理技术的理解与灵活运用也是他们取得良好业绩的一个重要原因。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运作本质上是一种组合运作,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外方有着数10年的积累,再加上各种量化的投资技术,使得组合投资方式能够得到较好地贯彻,并且还会根据具体的市场行情予以适当&、及时的调整和修正。
  其实,并不是风险越高的领域越要限制保险资金运用的比例,关键是要做好保险资金投资的风险控制,我们来看投资风险最高的风险投资领域,20世纪7、80年代以来,随着风险投资的不断兴起,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保险公司也纷纷开始介入风险投资领域。目前,保险资金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风险投资领域的主要资金来源。在美国,1991年有42%的风险资本来源于保险资金,1997年也有40%的风险资本来源于保险资金。英国的寿险公司投资于高风险产业的资金在1994年达到了4亿英镑,占英国对该产业投资总额的13%。到1997年,投资于风险投资的资金迅速增长到12亿英镑,占英国风险投资资金总额的17%。我国的台湾地区也从1994年起开始允许保险公司参与创业投资,但规定保险公司投资金额不得超过该风险创业公司资本额的25%或1亿元。风险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保险公司的投资业务开始进人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吴九红、曾开华、赵旭的《保险资金运用安全与效率的模型分析》一文也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参考。作者运用简化的Gorton&Winton模型(1997,1998)分析了保险资金运用安全与效率的关系。分析表明,由于保险业与其他行业一样是经营性行业,其投资职能与其他行业资金的投资职能类似,是增加企业资产的基本手段,因为资金运用不善而使企业倒闭虽然会带来保险业的不稳定,但因保险资金运用效率提高而增加的福利远远大于因保险企业倒闭而损失的福利,因此放宽保险资金运用约束是必然选择。由于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资产性质、资金来源与运用类似于银行业,在目前整个金融体系效率低下和补贴较高的背景下,合理限制是必要的。转型经济中存在着保险企业资金运用不安全导致的保险企业不稳定和效率低的双重问题。保险企业不稳定的部分原因是因为低风险、低收益项目的不良投资造成的,还有部分原因可能是保险企业的逐利性驱使其违规经营而选择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而政府对低风险、低收益项目的补贴是保险企业资金运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政府补贴是为了防止低风险、低收益项目亏损,保险企业出于对风险的考虑,即使投资高风险、高收益项目的效率高也不愿意向其投资,因此目前过多限制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也没有必要。根据上述分析,保险监管部门根本没有必要害怕保险企业倒闭而放松市场准入政策,打破国有保险企业垄断局面,放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形成强有力的保险企业退出机制,将经营不稳健以及无效率的保险企业淘汰出保险业,避免多米诺骨牌效应发生,对保险业来说并不是不安全不稳定,相反,从长远看它能提高保险企业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有效率的。
 [参考文献]
  [1]孙曙伟,王刚.关于保险资金涉足风险投资领域的若干思考[J].投资金融,2004,(9).
  [2]吴九红,曾开华,赵旭.保险资金运用安全与效率的模型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3,(6).
  [3]吴晓俊.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4,(3).
  [4]朱俊生,尹中立,庹国柱.保险资金投资股市讨论的五个误区[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3).
  [5]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EB/OL].www.circ.gov.cn.
  [6]慧聪网[EB/OL].www.hc360.com.
  [7]IT经理世界[EB/OL].www.ceocio.com.cn.

文章搜索
本类热门
本站所列资源部分收集自网上,本站与内容的出处无关,内容版权皆属原作者所有,如果你认为侵犯了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