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林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刍议

  来源:网络    时间: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高等农林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取得显著成效,但要保证师资队伍建设不断适应发展的高等农林教育,还必须不断加强高等农林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还必须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师资培训、师德建设以及制度建设方面力度。
  【关键词】高等农林院校 师资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是高等学校办学的主体,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保证。对于高等农林院校来说,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关键,对培养、造就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 高等农林院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评估相关要求的进一步量化,高等农林院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1999年以来,各高等农林院校特别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及时制定了师资队伍培养计划,采用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师资队伍数量稳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有较大发展,形成了一些学科梯队;师资队伍素质整体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增强。同时,随着人事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各学校的人才引进、培养、优胜劣汰机制逐步形成[1]。
  据统计,2006年我国农林科专任教师共有2919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176人,副高级9267人,中级9271 人,初级4798人,无职称1682人。
  
  2 高等农林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等农林院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近年来明显提高,但与国内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比较来看,高等农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依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教师队伍数量仍然不足,尤其中西部地区的农林高校, 教师短缺还比较严重,结构性短缺的矛盾依然存在,学缘结构上近亲繁殖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科间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优秀团队数量不够,高水平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相对不多,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比例偏低,能做出原创性、高水平科研成果和获取国家基础研究项目资助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与学术带头人不多,后备人选存量不大;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成长及团队建设的制度环境还不够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部分教师对高等教育事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师德建设任务艰巨[2]。
  总体来看,高等农林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还不能完全适应高等农林教育发展的需要。
  
  3 高等农业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高等农林院校应以《教师法》、《教育法》等国家法规政策为依据,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实力为目标,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思想。积极营造坚定不移地确立教师主体地位的浓郁氛围,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扩大教师队伍规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推进用人及分配制度改革,合理配置和开发教师人力资源,强化培训机制和淘汰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遴选、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有效运行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结构优、素质高、个体声誉好、群体优势强的教师队伍。   3.1 科学引进高层次人才,保质保量地壮大师资队伍
  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水平人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根据学科发展的目标,根据学科优先的需要,面向海内外,引进优秀人才,加大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及候选人的遴选、聘用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引进工作力度,完善留学回国工作的服务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优秀出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健全、完善高等农林院校教师引进相关政策,切实做好优秀拔尖教师的稳定工作。
  柔性引进人才,实行专兼职教师并用。德、法、美、日等发达国家从科技界、企业界聘请的兼职教授比例高达30%~60%。高等农林院校应树立新的用人观, 加强智力引进, 探求“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专兼职结合的柔性人才引进模式,积极聘用政府高级职员、国内外研究机构成员、国内外大学教授、跨国公司高级经理等担任大学兼职教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研究方向稳定、学术造诣深厚、能团结带动一班人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及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学科梯队。[3,4]
  3.2 加大培养培训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制定高等农林院校教师培养计划,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与培养。
  通过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等多种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鼓励他们学习提高,尽快成为各个学科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学校每年要根据教师培训计划和学科专业要求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国内外相关院校进修提高;资助中青年教师开展创新研究;开展有关教学创新的学术交流活动,如开展教学督导组和学生评教、教师讲课竞赛、教师相互观摩教学、参加国内外学术流等活动,并通过设计教学活动,调动教师渴望成长的积极性,以提高教师创造性教学的能力。积极为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从而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素质结构,优化学科、职称、年龄及梯次结构。
  3.3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在师德建设上,总体上应树立“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的观念。在具体实施中,首先有师德建设整体规划,把师德培养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对全体教师进行培养。对新上岗的教师应举行一定时间的师德培训,以新时期师德要求和师德规范为切入点进行师德教育,同时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配备“传帮带”教师,把师德教育寓于教师业务培养之中。其次,要建立健全师德制度,要让教师明确应尽的师德义务和要求。如可以建立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条例、师德建设实施细则、教师道德文明规范、教师育人准则、师德公约等。第三,建立监督机制。组织由领导、教师、退休教师、学生参加的师德监督检查小组,鼓励对教师师德进行评价;建立师德监督网站,通过社会媒体等各种渠道,对教师师德起示范和警戒作用,不断鼓励教师自我加压,严格自律,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第四,建立奖罚机制。对师德优秀的教师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增强其荣誉感,并与晋级、评聘、职称、评聘、职称评审挂钩。同时,对违反师德要求的人和事要进行正面的批评教育[5]。
  3.4 建立良性机制,完善保障措施,优化教师成才环境
  高等农林院校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不断创新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人才会聚和教师的充分发展创造优良环境。一是完善聘用机制。实行评聘分离、以聘代评, 建立公平竞争、择优聘任的评聘机制;二是加强激励机制建设。通过制定系列的表彰、奖励规定来激励师生员工。要实施分配制度的改革,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注重实绩的原则,拉开分配差距,对骨干队伍和优秀拔尖人才给予重点支持,充分发挥分配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三是建立保障机制。学校的管理重点要在引导和服务上,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建立政务超市,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6]。
  教师是学校的根本,高等农林院校要不断完善有利于吸引、稳定优秀人才的政策,营造尊重教师劳动,尊重教师创造,尊重教师贡献的校园氛围,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推动高等农林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建辉,鲁森.本科教学水平工作评估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黑龙江教育,2008(12),167-169.
  [2] 刘贵友,刘志民等.道路·模式·战略-高等农林教育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61-62.
  [3] 牛维龄,新世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1(20).
  [4] 黄玉珍.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江苏高教,2007(6),133-135.
  [5] 张家琳.分析高校现状建设高素质的高校师资队伍,教师教育探索,2008(2),167-168.
  [6] 管锦章,成家咏等.高校教师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4(3),32-36.

文章搜索
本类热门
本站所列资源部分收集自网上,本站与内容的出处无关,内容版权皆属原作者所有,如果你认为侵犯了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