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第二组课文是用爱心这条红线串起来的。不要说雷锋叔叔那样平凡而伟大的光辉典范,就是那一路奉献甘甜和快乐的泉水,甚至用雨衣给蔷薇花挡雨的五岁的萨沙,也同样有着一颗清纯而美丽的爱心。有爱,才会甘于奉献;有爱,才会乐于助人。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去细细地品味这些充满爱的诗文。在进行拓展时可再联系实际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献出爱心,引导学生把感想落实到行动上,在家爱爸爸妈妈,在学校爱老师同学,在社会上关爱别人,愿意帮助别人。
(二)学情分析:
经过了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学生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语文。而且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扩大了识字量,丰富了课外知识,并积累了很多词语,为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低年级孩子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受到阅读经验的限制,他们的阅读常常流于表面,缺少深入。为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应该在孩子一读而过的地方,特别是课文中呈现“爱之言”“爱之行”“爱之情”的地方,引导其停下脚步,细细评赏,将阅读逐步引向深入。同时,二年级下册与前几册有所不同,承担了向中年级过渡的任务。我们既要落实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又要在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上为第二学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能理解《泉水》及本组课文中爱心大使其言、其行、其情。
2、能感悟课外读物中爱心大使形象。
3、能将书中爱心大使言、行、情内化成成自己品行并能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爱心的少年。这也是拓展教学之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理念:
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健康形成和持续发展,要立足课堂放眼课外,并要正确处理课堂与课外的关系。拓展教学用了差不多10分钟,就是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调动课文积累在老师引导下快速地将知识序列化、系统化,进而联系自己高效地内化成自己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学生通过读、思、议等教学手段基本把握了爱心大使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适时地启发学生思考:同学们及生活中有没有爱心大使?问题一出,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想到了“同学不会做操、不会读书” 等平凡小事。于是老师再借机引导学生仿照书上的句式进行写诗训练,学生兴趣浓厚,纷纷创作起来。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充分利用文本,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结合文本作了适当拓展,尊重了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培养。
(六)教学策略:
根据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之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我确定“情景激趣法”、“指导朗读法”、“故事法”、“展示法”等教学方法,以及“朗读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方法来教。教学中力求紧密结合课文,贴近学生心理,让孩子在真实的、具体的现实中去学语文,让“爱心大使”和“快乐语文”一同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之目的。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