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清贫》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材分析:


本文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在狱中写下的。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俘后国民党士兵搜身时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的革命情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崇高精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展开小组讨论,说一说方志敏是个怎样的人?


3.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重难点分析:


1、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2、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于方志敏的故事。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讲述故事,新课导入。


1.讲述方志敏的故事。(注重他在狱中的经历,强调他的为人品质。)


课件展示


2.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题:何谓“清贫”?


出示课件


学生先尝试解释,然后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讨论,确定“清贫”的意思。


课件展示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指名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相机进行矫正。


(2)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课文的主体是“一桩趣事”,是详细介绍的。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总体介绍自己的观点和情况。


三、品读“趣事”部分,朗读对话,品味语言,加深理解。


1.自读课文第2-8自然段。简要说出这部分写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同桌分角色朗读。


课件展示


3.点评:读得怎样?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教师要指导学生体会国民党士兵的凶恶、贪婪,体会方志敏的从容、淡定和对国民党士兵的蔑视。


4.圈划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心理的语句,说说它们的作用。


课件展示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和体会重点词句。可以从以下角度来体会:


(1)体现国民党士兵贪婪的;


(2)体现国民党士兵凶狠的;


(3)体现方志敏从容镇定的;


(4)体现方志敏清廉为公的;


(5)体现方志敏对敌人蔑视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认读重点生字新词。


2.复述一件“趣事”。


教师了解学生对第一课时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注意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时人称的变化。


二、品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让学生谈谈感受。


课件展示学习提示:


从课文的第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联系有关的语句来谈一谈。


学生谈感受时可以从方志敏的角度来谈,也可以从革命者的角度来谈,还可以从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对比的角度来谈。


2.品读课文的第9自然段,思考:


对方志敏“家底”的补充叙述有什么表达作用?。


课件展示


3.品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练习前面的内容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教师注意让学生关注这样几个点:


(1)方志敏的“清贫”与“洁白朴素”,体现在哪些地方?


(2)“战胜困难”又体现在什么地方?


三、升华认识,拓展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1.方志敏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


课件展示


2.“清贫”的生活对于革命者到底有什么意义?课件展示


3.有人说方志敏烈士“清”而不“贫”,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课件展示


四、拓展延伸。


1.阅读郭沫若盛赞方志敏烈士的话。


课件展示


2.小话题。


思与辩: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清贫”精神还需要吗?


课件展示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对方志敏同志产生初步了解,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对文本整体概括能力的初次尝试,培养对重要语句的提携能力。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先从学生已知的“词语”入手,再逐步丰富学生对课文人物精神的理解。


培养学生围绕中心话题自读自悟的阅读能力。


使学生具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也渗透布局谋篇的写作方法。


主抓关键,关注重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语言感受,学习由人物的对话,神态,动作描写入手刻画人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使学生在交流中补充、完善和提升认识。


既是对第一课时的复习巩固,也是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使课堂结构流畅自然,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让学生了解补叙对方志敏品格的深入剖析。


提炼文本,理解“清贫”真正含义,让学生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对本课思想情感目标的达成。


联系实际,学会迁移,引发思考,关注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