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语文中心教研组成员认真学习了《中山市基础教育区域性“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后,根据我镇实际情况,认为我镇精品课程建设宜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研讨起来有具体的抓手;宜研究中年级的课堂教学,这样高年级与低年级的教师都能参与进来,不会只做旁观者。经讨论决定小学语文精品课程研究内容确定为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为了真正能把民众镇所有学校与所有小语教师都调动起来,我们根据三年级小学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有三篇精讲课文,把镇十所学校按区域分为三个片,每片各研究一篇课文。具体操作分校、片、镇三级打磨:1、每片三、四间学校中,确立一个老师作为主要承担老师。主要承担老师所在的学校为主要承办学校了。2、先由主要承担的老师在本校语文科组协助下进行整篇课文的教学打磨。当在学校打磨成熟后,在片进行小范围的教研交流活动。(1)、另外两间学校的老师到主要承办学校听课。(2)、主要承担老师把听课、评课后修改过的教案发给另外两间学校,由这两间学校老师分别上课,各间学校分别收集每一次上课后的教学建议,并不断修改教案。(3)、把在片打磨成熟的课作为精品课在全镇进行展示、研讨。
另外,进修学校任亚平老师在民众镇组织了一次“中山市口语交际教学研讨”作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课程。民众镇语文中心教研组把这次口语交际研讨纳入了镇精品课建设范畴,选了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口语交际内容《夸夸我的同学》,由民众中心小学杨慧老师承担。因此,此次民众镇小学语文精品课程的具体内容就由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三篇精讲课文与一次口语交际组成。
一个学期过去了,于是,就有了以下的精品课程呈现。
二、单元教学思路:
从前几年民众镇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情况来看,我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这么一个问题:教师们会刻苦钻研教材,教与学双边互动也较为频繁,但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够重视从整体把握教材、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表现为过于重视文章的细节,提问过多、过细,教学环节非常繁琐,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因此,本单元教学,我们研究的核心主题为:精当提问,有效课堂。要求教师在刻苦钻研、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更要在教学设计方面注重让学生从整体对阅读内容进行观察、理解、体会与把握,努力提高课堂实效。
由于此次的三篇精讲课文呈现的都是包括第一课时在内的完整的教学过程,这涉及到中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年级的识字教学直接承袭于一、二年级,在识字教学规律运用方面是相通的,但三年级学生毕竟与低年级学生有所不同,与低年级学生相比,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本单元第一课时的设计思路为:注重发挥学生在低年级形成的自主识字能力,遵循识字教学的规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识字的基础上,读通读顺课文,为第二课时的阅读教学扫清障碍,奠定基石,[]
教师第二课时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教学设计围绕本单元教学研究核心主题:精当提问,有效课堂,基本设计思路为:1、精心设计问题。尽量提以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问题为主,避免过于累赘繁琐的提问;2、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诵读课文,以读代讲、以读助感、以读促悟,避免教师对课文进行支离细碎的分析;3、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对话过程中,尊重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感受,关注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单元教材分析:
语中心教研组选择人教版三年级小学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作为精品课程研究内容。这一个单元,共有三篇精讲课文,分别是《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及一次口语交际《夸夸我的同学》。这些内容能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围绕主题“爱”来组织教材,《掌声》与口语交际《夸夸我的同学》体现的是同学之爱;《给予树》教育学生既要爱家人,还要爱他人;《一次成功的实验》则揭示关爱他人、讲究协调合作就能共赢的道理。
三篇精讲课文,题材广泛,涉及中外;语言规范,浅显易懂;结合时代,内涵丰富。既能给学生思想的启迪,又能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打动和美的熏陶,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良好的凭借。虽然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课文中也有所编排,但本单元内容内涵更为丰富,更富生活气息与现代意识。
四、三年级学生学情分析
相对低年级同学来说,三年级同学的识字能力较强,因此,本单元三篇精讲课文的第一课时,在识字教学方面不能倾向低年级化。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已有的识字能力,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在此基础上,注重让学生自主读书。一开始,学生对课文不熟悉,有可能读不好,要求教师尽量多地把教学时间还给学生,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读,直到把课文读通读顺。学生只有在会读课文的前提下,才能尝试进一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才能真正深入课文,去感受、触摸文章人物的感情与温度。三年级学生概括能力通常较低,在初体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时,要不就是对全篇课文详细复述,要不就是说得顺序比较零乱,不知道如何把课文要点用较简短的语言进行归纳。这要求教师在这方面要注重一定的方法指导,让学生遵循一定的方法在实践中慢慢探索索,逐渐形成、提升语言概括能力。
同时,三年级学生相对高年级同学来说,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较低。教师在组织第二课时时,注意不能高年级化,去挖掘文本的许多深层次含义。对学生在三年级这样过渡性阶段,仍然以培养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为主。对文本的感悟,不要求学生一一用语言表述,可以用诵读的形式来表现。只要学生在理解课文后,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说明学生已明白课文含义,因为理解是朗读的前提与基础。[]
三年级学生课堂学习的重点,教师要有意识地从识字教学向阅读教学偏移。完成这种转变,要对以前已形成的学习习惯要求要有所提升,还要形成新的学习习惯,
第一,从三年级开始要注重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能更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但对三年级学生预习的要求注意不能太复杂,以学生能自主完成、操作为主。比如预习课文,要求学生:1、标注小节;2、为生字注音;3、为生字组词;4、朗读课文。5、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主要背景等其他方面的内容。这些要求,学生在前四点任务的达成上即使中下生都没有问题,但第五小点开始要求学生查找资料,这在《语文课标》阶段目标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所以,必须开始引导三年级学生养成有目的地搜集资料的新习惯
第二,要对学生读书提进一步的要求。读书是学生老习惯,学生在低年级,教师一般只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可以。但三年级对学生读书习惯要求肯定要随之提高。比如要求学生读书:1、认识、读准、理解字词。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朗读的障碍主要在那些刚刚接触到字或词的认读、理解。而且在预习时一旦以错误的读音认读,留下第一印象,在今后的认读上更会造成正确认读的阻力。所以,读书时教师可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指出、订正读书中出现的错误。又比如要求三年级学生读书:2、理解、积累词句。这一点要求在低年级阶段一般不要求学生,读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形成最初的书面语言语感,至于积累词句就任其自然。但三年级学生面临写作的学习,对他们在语言表达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写作能力的提高受到很大的制约,所以,三年级学生在读书这个老习惯方面,要求一定要有所提升。
第三,注重朗读的训练。理解是朗读的基础。例如,第一课时的朗读,达到的目的也许还只是读准、读通、读顺课文。一般要求至少“三读”课文,“一读”在导入后初读,农村三年级学生初读课文时,关注点主要在字音方面,大脑中留下的只是课文的一些碎片。 “二读”在解决生字词后再读,此时,学生对词句的正确感知,会带动学生读书水平上一个台阶,读后已能在大脑中留下课文内容的大概印象可。“三读”则质疑问难后,是为了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读课文形式很多,比如:1、分小节朗读,每小节学生评论。可做全面检查。2、只出示课文关键、难点段落或句子。此时有感情朗读,要做到“披文入情”,也可节约课堂时间。3、加动作,加表情进行朗读。三年级学生对抽象的问题理解能力还很差,对文本仍要以感悟为主,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仍然主要借助表情、动作、感情诵读(声音)来表达内心独特感受。[]
第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可体现在学生对课题的质疑,对难以理解的词语主动查字典,合作交流;在理解词语中,个人对词语理解的交流分享;在对词语的感情色彩、课文的理解等方面,有一些浅显的个人见解进行交流。
这些学习习惯的养成,要贯穿在整个三年级教学中,直到养成习惯,形成能力。当学生能力得到提升,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会越来越轻松,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
五、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
《语文课标》在阶段目标第二学段(3~4年级)识字与写字的目标定为:“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阅读的目标定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一)、第一课时的目标确定
三年级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确实已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三年级第一课时生字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识字能力,以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另外,还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字写好。此外,诵读课文也是本课时的主要任务,一定要充分利用第一课时,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的大意,为第二课时的阅读教学扫清障碍,奠定基础,因此,根据《语文课标要求》与学生实际情况,这一课时目标主要确定为
(1)、自主学习生字词,对于一类字会认会读,能写正确、写好。对于二类字会认会读。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加字、不减字、不读破句。
(3)、能抓住课文要点,大致概括出课文大意。
2、教学重点:
自主识字、写字,流利、通顺朗读全文。
3、教学难点
能抓住课文要点,大致概括出课文大意。
(二)第二课时的目标确定
1、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本单元主题:爱的奉献。这个任务的达成,需要教师组织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诵读,同时,在诵读过程中,用有效的提问,让学生对单元主题有所感悟。因此,第二课时主要目标确定为:
(1)、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乐于在教学中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与见解。[]
2、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与文本对话,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任务的感情……
3、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通过了解了解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外表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课时安排
《掌声》 2课时
《一次成功的实验》 2课时
《给予树》 2课时
口语交际《夸夸我的同学》 1课时
共7课时
《掌声》整体规划
执教:彭碧玉
一、课文概述
《掌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9课,是一篇精读课文。内容是讲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把学会尊重、学会关爱的主题寓于故事中,生动地表现了少年儿童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与本单元爱的主题相契合。
二、教学理念
教学本课,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注重让学生尽量从整体去把握全文,用精当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用形式多样的诵读,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接受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学生认知基础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适应了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全新的结构与内容。学生掌握了很多识字方法,乐于朗读新颖的课文。只要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法新颖,吸引学生乐于学习,应该可以较为顺利地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四、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1)会认10个二类字,能正确认读书写1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新字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4、学习重、难点:深入人物内心,体会掌声内涵。
五、教学方法
1、强调课前预习,了解课文,认读生字,并学会组词。
2、谈话法、合作交流法。
3、阅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交流的过程中感悟课文内涵,提高语文素养。
4、诵读法:尽量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4、想象法: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揣摩人物内心,产生情感共鸣。
5、联系生活法:将课堂与生活有效整合,理解“人人都需要掌声”的内涵,升华情感,将暖暖的爱意渗透到生活当中。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设计
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