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之六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学总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会认“魅、绅、辰”等3个生字,会写“魅、丐、牌、绅、衷、辰”等6个字。掌握“魅力、乞丐、牌子、绅士、无动于衷、良辰美景”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绳子次


2.初读课文,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0课《语言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音、形、义


(音)魅、漆、绅


(形)魅、牌、衷、添、陶、醉、漆、辰、丐、绅


(义)繁华—形容兴旺热闹的城镇或街市。


褴褛—形容衣服破破烂烂。


乞丐—生活没有着落,专靠向人要饭或要钱过活的人。


陶醉—着了迷,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良辰美景—天气好风景美。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的力量。


无动于衷—不理睬,毫不关心,不动一点感情。


2、自读课文,做到正确。


三、读熟课文。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


2、再读课文,争取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互查。


4、指名读。


5、自读自查。


四、默读课文,质疑。


五、小组讨论,归纳疑问。


六、全班讨论,归纳疑问。


(为什么添上几个字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七、作业:抄写生字词,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授课思路:


《语言的魅力》一课讲述了诗人让·彼浩勒用有魅力的语言帮助一位失明老人的事。本节课教学力争以题目《语言的魅力》为线索,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理解课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语言的魅力,表达、思维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理解课文第6自然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此,本课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情境,采取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进一步感悟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言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因此,课堂上我安排了让学生运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的练习,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后木牌上的语言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后木牌上的语言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读课题,说说你对魅力的理解。


3、说说生活中你觉得有什么很有魅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语言的魅力。以课题为突破口,理解体会“魅力”的意思,激发学习课文兴趣。为什么诗人让·彼浩勒添上的那几个字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弄清这个问题。[]


二、新课:


1、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回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具体在这篇课文中有鬼力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教师板书)从总体上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本课有魅力的语言指的内容。


2、再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诗人让·彼洁勒加上那几个字前后,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重点词句全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木牌内容变化前后行人的态度、失明老人的感受所发生的变化,来体会加上这几个字的巨大作用。)体会有魅力的语言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激发探求魅力所在之处的好奇心。


3、细读课文,重点研究第六自然段:


(1)自学思考:诗人让·彼洁勒加上的那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方法提示:


①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②划、边读边动笔划出相关内容,感受深的地方请做批注。


③议、独立学习后可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学、小组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针对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屏幕适时出现“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动,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进行体会,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自由读,指名配乐读,全班配乐读)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的魅力。


4、练习为下面的图画配上有魅力的警示语。


(一幅是关于爱护花草的图,一幅是关于节约用水的图。)


(1)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推荐有魅力的警示语并进行评价。


5、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自然段。


(2)(选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将自己的警示语推荐给学校、公园或寄给报社。)


创设机会,让学生在学语言、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感受表达语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