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芽儿》说课设计说课稿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第一个环节:说教材


《笋芽儿》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春雨的声音是春姑娘弹奏的乐曲,春雷的声音是雷公公敲响的大鼓,一层层的笋壳是竹妈妈给笋芽儿穿上的一件件衣服。课文形象生动、脉络清晰、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使学生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为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笋芽儿长成竹子的过程。


第二个环节: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读代讲,通过在活动中读,在表演中说等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笋芽儿的成长过程,感受笋芽儿成长的快乐,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三个环节:说教学过程


本课语言优美,特点鲜明,为引导学生在较大的空间学语文,用语文,达到丰富知识,增长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我设计以下五个层次展开教学。


1、谜语导入,以疑激趣。本课一开始我就用一个谜语引出课题。“小时层层包 ,大时节节高 ,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小朋友们,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呢?孩子们有可能说出是“笋芽”,不论学生能否猜出谜底,我都相机出示笋的图片,在绵绵的春雨中,满山的翠竹,白胖胖的笋芽儿钻出来了,活像一个个嫩生生的娃娃,激起学生对笋芽儿的喜爱之情。然后我板书课题,顺利进入下一层次的教学。


2、以境促读,境中生情。“一阵春雨唤醒了笋芽,他们是怎样钻出来又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呢?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吧!”我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的感性认识。看到小朋友聚精会神的表情,我及时引导学生与教材互动:“小朋友,你们现在就是一个个可爱的笋芽儿,让我们钻出来、冒出来、探出头来吧!”刹时,小朋友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或蹲或站,或蹦或跳,孩子们和我一起变成了一个个正从土里钻出来,从草丛中冒出来,从石块下探出来的笋芽儿。孩子们兴趣盎然,深切地体验到春天里,笋芽儿的生机勃勃。


3、以问促读,以读代讲在孩子们读清、读通课文后,我引导孩子们通过初读——讨论——品读——赛读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并讨论以下话题:(1)文中具体写出了几个笋芽儿长出来的情景?(2)他们是怎样长出来的?(3)笋芽儿长出前和长出后各自什么心情?通过热烈的讨论让学生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然后再通过 “指名读——评读———练读——挑战读——角色对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体会春雨柔和、亲切的语气,雷公公粗重的嗓音和带有鼓励的语气,体验竹子妈妈和笋芽儿们急切、高兴、自豪的心情。这样以问促读,以读代讲,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4、角色表演,内化感悟。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游戏、喜爱活动。因而,在孩子们充分理解了课文后,我问孩子们:“你们现在最想用什么独特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笋芽儿的喜爱?”孩子们有的说想站起来大声朗读课文;有的说想用动作来表现笋芽儿的可爱;有的说想回家在土里种上笋芽儿,每天给他浇水;还有的说要把笋芽儿画下来……我根据教学实际与孩子们的特长提议他们分工合作表演课本剧。然后请全班小朋友评议:谁表演最大方,最逼真;谁说话的语气最恰当;哪一组合作最默契。通过热烈的评议,学生不仅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加深了理解,同时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


5、课外延伸,拓展升华从课内到课外,着力课内,着眼课外,针对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和独特体验,我在本课即将结束时提出:你们愿意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笋吗,愿意到课外书中阅读有关竹子、竹笋的知识吗?了解了、观察了以后,我们可以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通过这样的拓展训练,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使课堂的教学在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之,这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根据低年级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为他们营造开放灵动而富有活力的语文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