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教学案例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课文《蝉》讲述了一只不肯认真学本领的蝉,拒绝了动物歌唱家教它本领的想法,结果永远只会“知了,知了”地叫的故事。课文以拟人的手法,展示了动物间充满趣味的对话,尤其是蝉“知了,知了”的叫声贯穿全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读—演”不同语气的朗读训练环节。首先让学生试读,通过老师的适当点评,再让学生自己用读来体会,最后以比赛读、分角色表演读的方式加以巩固。这样,灵活多样的方式既大面积训练了学生的朗读,也为学生进一步领会课文内容和含义提供了舞台。教学案例(片断)如下:


师:听了这三位歌唱家的话,蝉说了什么?一起说——


生(齐):知了,知了。


师:对,那蝉是怎么说的?


生:蝉是不以为然地说。


师:对,蝉不以为然地说是怎么样地说呢?自己先试着说说看。谁来说?


生:知了,知了。


师:对呀,你瞧他,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我们一起不以为然地说


生(齐):知了,知了。


师:听了画眉老师的话,蝉是怎么说的?


生:蝉是一摇头地说。


师:谁能学着蝉的样儿说一说?


生:知了,知了。


师:你学得可真像!我们一起来:蝉一摇头说——


生(齐):知了,知了。


师:听了云雀老师的话,蝉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蝉是很不耐烦地说的。


师:对呀,蝉都快要生气了,真啰嗦!蝉很不耐烦地说——


生(齐):知了,知了。


师:现在又来了几位歌唱家想要教它本领了,蝉还会怎么说?


生:蝉会生气地说:“知了,知了。”


师:蝉已经生气了,它生气地说——


生(齐):知了,知了。


生:蝉还会气得一跺脚说:“知了,知了。”


师:蝉已经忍无可忍了,它一跺脚说——


生(齐):知了,知了。


生:蝉还会拍拍翅膀飞走了。


师:是呀,蝉已经不想再跟那些老师讲话了,它就飞走了,它边飞边说——


生(齐):知了,知了。


教学反思:


在备课过程中,我就“不以为然、不耐烦”两个词语的理解花了不少时间。我总觉得,这两个词语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突然领悟到,词语的理解在孩子们的心中,是那么简单,那么生动。


首先,词语理解不应该是查字典、读词语解释条,而应该通过个人不同的感知神经去体会。有学生认为,不耐烦是不想学习;有学生认为,不耐烦就是讨厌学习……在一个多彩的语境中,学生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完全生活化了。


其次,应该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学生无法明确地说出“不耐烦”的意思,但是,他们在读的过程中,知道可以读得快一点,也可以读得重一点,通过自己的领悟,以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你能说谁对?谁错?因为,朗读的体验是因人而异的。


二期课改强调个人的内心体验,如果没有原则错误,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对朗读时的情感把握,只要言之有理,贴近实际,就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