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象》教学设计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理解“假想、炙烤、挖掘、推想”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完整的特点,以及它的形成、挖掘的过程。


3、进行自主推想,并比较文中假想内容,体会科学家推理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4、理清课文顺序,简要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推理、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从而理解和领会科学家关于黄河象化石形成过程的假想。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化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什么是古生物?你知道哪些古生物?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化石资料交流


课前大家搜集了不少有关化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来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二.引导读第一段,加深感受。


1.我们来看课文中一张古生物化石的图片。(课件演示)这是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


板书课题:黄河象


2.仔细观察一下,说说这具化石有什么特点。


3.陈列馆旁边还竖着一展牌,上面写的正是这具化石的介绍,投影课文第1段后半部分,现在你有什么新的感觉。(高大、完整)


4.从哪儿可以看出它的高大、完整?


(高大: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高4米,长8米”、“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


完整: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几组关联词也写出了化石的完整?(除了……;甚至……也……;连……也…)黄河象化石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完整)


5.感情朗读,表现化石特点。


三.了解发掘经过。


1.师引述:这具化石在地底下沉睡了200万年,直到1973年的春天,甘肃省的一些农民在黄河边挖掘沙土,忽然发现沙土中有一段洁白的象牙,便向当地政府报告,这具化石终于得以重见天日。让我们再去挖掘现场看看,又了解了哪些情况。自读课文最后一段。


(了解化石出土姿势:脚踩石头,斜插沙土)


板书:已知


2. 请你当一回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的讲解员,介绍大象骨骼化石及挖掘经历


四.堂上书写生字词


注意“炙烤”“椭”;区分“趾”与“指”


第2课时


一.回顾、激趣


上节课不少同学当了回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的讲解员,介绍了目前黄河象的一些情况


1.如果你作为游客就在古生物大厅里参观,看到这样高大、完整的骨骼化石,你会想什么呢?现在我们也来做做小科学家,假想一个有关黄河象来历的故事。[]


⑴假想不是凭空乱想,必须有一定科学依据。让我们来策划一下,看这个假想该怎么推想。


⑵学生讨论,引导归纳科学假想的要点:以已知条件为依据,大胆推测,展开科学合理想象,不要受课文假想的束缚


2.合作假想。


3.交流评议。


二.赏评课文假想内容,交流感悟


1.看看课文记叙的科学家的假想,科学家是依据什么进行假想的?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⑵指名分段读,进一步感知。


2.比较故事,细细品味。


⑴小组学习,把刚才自己假想的内容和课文比一比,谁假想得好,好在哪里。


⑵交流感受。


①故事发展的背景环境:气候干燥酷热,学习“炙烤”


动物们干渴难忍,为后文急于喝水,忘了危险埋下伏笔。


②老象陷入淤泥的经过,环环紧扣,想象合理。理解“有气无力”


③地质变化后,黄河象成为了化石,具有科学性。


3、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的?


点名读、范读、齐读:扑踏(、慢、沉重)


点名读:跑(高兴、喜悦、急切)


男女生对比读:男生读疲惫,女生读兴奋


齐读出老象兴奋的语气,评读。


带着沉重的感情读满怀希望的老象在这短短的一瞬间陷入了深渊。


4.师生对读第八、九自然段: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日子——,老象被——。它的尸体——,骨骼和大牙——


二百万年过去了,大地——,往日的草原上升成——,一座座山岭——,一条新的大河——。 这条新的大河就是黄河,黄海象由此得名。


真是沧海桑田变换莫测的大自然造就了这具罕见的完整化石。


5.说一说科学家推测的思路:板书:炙烤、干渴、陷、化石


三.指导复述课文:


1.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课文按照“陈列——假想——挖掘”的倒序方式来叙述,层次井然,结构完整。


让我们再来当一回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的讲解员,介绍科学家假想大象骨骼化石形成的经历。


2.我们可以用哪些顺序介绍?(挖掘→陈列→假想;陈列→挖掘→假想;挖掘→假想→陈列等)


假想过程可以根据“炙烤——干渴——陷——化石”介绍


3.让学生根据板书介绍黄河象古化石。自练、指名说、评议。


四、总结:


科学家以科学知识为依据对黄河象化石的形成过程进行推测、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我们今后也可以依据已知条件进行严谨的分析,大胆的推想,探索自然奥秘。


五、作业:


对黄河象尾骨的失落情况进行推测。


板书:


19.黄 河 象


(已知) (已知)


陈列------假想------挖掘


炙烤


高大 ↓ 斜插沙土


完整 干渴 脚踩石头


↓ 骨骼关联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