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教学实录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母鸡》一课是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描写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赞美了母鸡的伟大,表达了对母爱的的赞扬。全文语言通俗流畅,内容浅显易懂,但课文主旨又意蕴深远。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读,既是目标,又成为了很有效的方法。


片断一:


(板书:母鸡)


老师:认识母鸡吧?


学生:认识。


老师:请描述一下你见过的母鸡。


学生:母鸡是下蛋的鸡。


学生:母鸡下完蛋总咯咯叫。


老师:你喜欢母鸡吗?


学生:(喜欢或不喜欢)


老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明白了什 么。


师范读,生小声伴读。


老师:说说你读懂了什 么?


学生:我知道了作者先是很讨厌母鸡,后来发现了母鸡很伟大,就喜欢母鸡了。


学生:我发现了母鸡像人。


老师:像谁?


学生:它会很拼命地保护自己的孩子。


老师:生活中谁就是这样的人?那个人我们叫她什 么?


学生:母亲。


这是本堂课的第一个环节:初读课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预设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和老师同读课文,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初读时,课文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生对课文是满怀期待的。若教师能很恰当地调动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带着这种阅读期待阅读,学生就能较好地投入进去,有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事实证明,通过这一步,学生是能完成理 解课文内容这一任务的,甚至能隐约触摸到课文的主旨。在教学实践中,有些老师往往担心学学生朗读不懂课文而将课文掰得碎碎的,细细地讲给同学听。其实,学生有他们自己的感悟能力,而且这种感悟能力越练越强,不练则会逐渐退化。《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 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大胆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自由体会文本,获得阅读感受。


片断二:


老师:本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他是中国近代著名作家,他笔下的母鸡就像活的一样。请你再来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精彩的描写,说说你喜欢哪一些段落或句子,品一品,再读给大家听。


生1:我喜欢这一句。(感 情朗 读: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 么理由,讨厌!)我家的母鸡就是这样的。


生2:我喜欢第二(自然)段。(感 情朗 读: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老师:非常正确,它真是欺软怕硬的家伙!


生3:我喜欢这一句。(感 情朗 读: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母鸡其实很可怜的。


……(共有6个学学生朗读了。)


老师:大家品得都很好。我想有一句话可能是大家都喜欢的,那就是……


学生:(大部分学生参加齐读)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老师:所以,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你还讨厌母鸡吗?你还有什 么收获?


这个环节本来是指导朗 读,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没有经过教师的指导就能较准确地把握到语句的感 情基调,很到位地完成了朗 读训练并加深了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 解。当然,这说 明学生具有较好的朗 读功底,反映出教师平时的训练较为扎实,但另一方面也证明,部分学生通过自由品读能完成对课文的理 解,尤其是像本课这样的情节较简单、内容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而且词句通俗易懂的文章。读,在这里既是目的,又是方法。


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然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读,特别是反复诵读,能疏通文字,体会感 情,理 解内容,同时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训练读书技巧,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记忆力,提高语文素养。所以,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读的训练与使用。


片断三:


老师:人们都说爱屋及乌。当我们对这位鸡母亲产生尊敬之情时,就会忽略它的缺点,甚至将它的缺点看作优点。我们在这一组课文中,学到了许多表达喜爱之情的写法。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将前三节任意改写一段,让人读了不再感到母鸡讨厌,而是觉得它很可爱。


(生认真阅读、改写)


学生:母鸡是个乐天派,它一天到晚地唱个不停,从不在乎别人的感受。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再由后院嘎嘎到前院,像一个不断练声的歌手。有时候它像有什 么心事,唱的是极富感染力的抒情歌曲,细声细气,颤颤巍巍,如怨如诉,让人忍不住想分担它的忧愁。每当下蛋的时候,它则用摇滚歌曲向主人报告。有母鸡在,你永远不会感到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