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学计划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一、设计理念:


崔峦老师最近在《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语文教学应静下心来“静心学习,潜心会文”,课堂互动是一个较复杂的教学过程,它是师生、生生、生本之间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维的碰撞,合作的交流后,实现知识共同拥有与个性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我在设计本案例教学时做到如下几点:(一)确保学生主人翁地位;(二)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三)让每个学都能得到发展;(四)落实教学目标。让课堂生成为学生不断“闪烁”过程,成为自主、扎实、有效的课堂。


二、教材解读:


《秦兵马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想象文章描绘的情境,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


这篇课文围绕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展开描写。和本单元其它课文、口语交际共同组成 “热爱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专题,又是一个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启迪学生心智的好例子。本课理路清晰,在教学时,可以抓住“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个过渡段,帮助学生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并由此前后推导,整体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理清课文结构,也可以从整体上去感受秦兵马俑的气势磅礴,避免把文章讲读得支离破碎。


三、学情分析:


翻开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我们会发现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其中略读课文篇数的逐年增加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它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每册各有8篇,占总篇数25%;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 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了五年级,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可以看出,新课程比以往任何课程都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也可以说明四年级的学生对略读课已经有了一定自学能力,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课标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四、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理念和年段目标,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习8个生字,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诸如: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惟妙惟肖等词语;[]


2、朗读课文,回顾说明的方法,领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了解秦兵马俑、了解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想象兵马俑神态,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学习想象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标,教学方法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读中明白文章的结构,在思中感悟兵马俑的特点,在读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教法方面,主要采用重点突破法,以过渡段为切入点,展开学习;我还采取多层次阅读法,引导学生尽情的阅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学法方面,主要运用读写结合法,使学生的读、思、说、有机结合。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七、教学策略:


着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他的话充分地说明了略读课文的重要性。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安排了略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的要求是:一从内容上说,一般是 “粗知课文大意”;二从方法上说,主要是靠学生自己自读课文,掌握多种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那么该如何更好地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呢,取舍有道,粗细有致,以下是我的教学策略:


(一)、加强单元整组教学的意识,精略课文形成整体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要用好“阅读提示”。 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一般都有一段文字,那就是“阅读提示”,它提出了一些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提示略读课文学习的要求和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应加强单元整组教学的意识,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写法的作用。教师要教给学生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句子,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以读致悟,感知课文的内容、情感。再通过做练习加以巩固。最后,在回归整体中,感悟课文的情感,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 重视自预习,提高学生的略读水平。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预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让预习真正落实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严格检查,让预习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我按照导读提示设计设置预习作业:


1.文章主要介绍的是————————— ,我认为文中最能概括—————————[]


其特征的一句话是 ————————— 。


2.通过自读课文,我能完成表格。


3.我最喜欢的兵马俑是 , 原因 。


(三)、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


根据略读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应渗透“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思想。在略读课上,要注重略读方法的运用,如速读、跳读、默读等,训练学生能根据需要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


略读课文的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给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层次地阅读,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获得个体独特的感受。因此,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机,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如在教学设计《19*秦兵马俑》一文时,我设计进行了三个层次的阅读。一是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在速读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由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语“找出文中最能概括秦兵马俑的特点的一句话”引领,使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搜索相关信息,再进行阅读收获交流,我不失时机地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梳理获得的信息;二是品读精彩段落,虽然略读课文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不要求咬文嚼字,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但其重点段落和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从而感悟语言美,领悟文章的情感。语文课一大特点是其工具性。即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略读课文当然也不能背离这一原则,因此对文章的表达方式进行渗透很重要。


(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略读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自主的空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又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如在学习秦兵马俑神态各异中,我出示不同的表情,让学生选择自已喜爱的表情,告诉同桌他在想什么?我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再自由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这样,可以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质疑----交流----表达中,提高了阅读能力,也在合作学习中产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因此,通过自主阅读可以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略读的能力。[]


(五)、课外延伸,构建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独立阅读的过渡,拓展。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前课后阅读相关文章、书籍,收集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习新课做准备。略读课文虽受到了教学时间的限制,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正确领会略读课文编写的意图,整体把握其教材特点,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与精读课文相辅相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能不断地提高。


八、教学流程:


我经过反复研读教材,反复思考,认真揣摩老师们给出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学情,带动全体学生主体投入了阅读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整体;


(二)、立足提示,课堂结构求简;


(三)、找准重点,课堂指导求精;


(四)、沟通内外,课堂延伸求宽;


(五)迁移运用, 形成积累内化;


九、设计特色


一、精细粗略,相得益彰


根据教材的安排精读课文有两篇和略读一篇,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略读课文时,采用自读自悟教学法,运用学到精读课文时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这样的实践,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方法,不仅能在略读课文中迁移,而且迁移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


二、课堂自主,扎实有效


在教学本课例时,我让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入情入景地读,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很投入,很积极,课堂的生成不断闪烁,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把课堂气氛推向**,让孩子们得到了心灵的震撼,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感受及自千年传递的民族自豪感,课后仍意犹未尽、书香绵绵!


三、小的课堂,大语文观


教学本课例时,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语文教育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提高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跳出教材教语文,走出课堂学语文的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