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 吴陆瑛
一、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课文看似描写简单,实质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采用网络教学,能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从而产生互助,达到互惠,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2、能运用观察“将军俑”的方法去观察其它类型的兵俑,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借助网络资源,创设自主学习、交流、合作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4.运用网络技术,在读与写之间架起桥梁,创设读写结合的契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感悟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并增强民族自豪感,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三、网站设计
本课的教学资源主要为“秦兵马俑”专题学习网站。本网站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大容量的信息。网络的无限容量,使得课文教学所需要的资料可以大量储存。学生可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在信息的沃土上自由耕耘。
2.图文并茂的网页。秦兵马俑以“大、多、精、美”闻名于世,要充分领略秦兵马俑的艺术魅力,离不开生动具体的图片再现,要对它形成较全面的认知,离不开相关文字资料的补充阅读。因此在专题网站中,将大量的图片、录像资料、音乐和生动详实的文字资料有机结合,为学生营造一个庞大实用的信息资源库,同时页面设计得富有美感,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
3.活泼多变的版块。本网站,以教材依托,设计了“精彩视频”、“秦俑规模”、“秦俑类型”、“秦俑神态”、“秦俑文化”、“课后拓展”、“交流平台”这七个各具特色的版块,将教材与课程资源紧密融合,为学生的操作实践带来了快捷与便利。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首秦俑,激情导入
1、老师激情导语,引出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秦兵马俑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这节课将继续利用网络这条信息高速公路,到秦兵马俑现场去看一看。
[这一环节,我从整体入手,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回忆,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情境,并借助学生说的文中的词语引出教学突破口。然后再顺理成章地导入今天的新课。]
二、仔细品味,解决疑难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观看一段西安秦兵马俑的录像,学生边看画面,边听老师介绍后,(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了三个俑坑,坑内有许多兵马俑。一号坑最大,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就能看到兵马俑。)有没有感觉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画面是气势恢弘,雄伟壮观,但老师的介绍太简单,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我让学生自读,并思考是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具体感受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并联系生活感受“规模宏大”。
学生交流时老师渗透文章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为了解决学生对句子中的抽象数据的具体认识,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学校篮球场和师生的总人数3991作为参照物,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一号坑的规模宏大,以此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3、配乐朗读“走近大厅……”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教学时我让学生听着震撼人心的音乐,想着生动逼真的画面,然后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美的陶冶。也从朗读中感受秦兵马俑的阵容巨大和气势恢弘、制作工艺精湛,再次体会“规模宏大”,这样在学生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恢弘气派的兵马俑形象的,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过渡段: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二)学习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了解写作方法
这个版块分为4个环节
⑴精读感悟⑵选读品味⑶猜俑激趣⑷介绍拓展
<一>精读感悟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第三段,说说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兵俑和马俑的类型?接着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3-10自然段,哪一件兵俑或马俑给自己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给他们充裕的时间细细品读相关语段,可以在最精彩的词语或句子下圈圈、画画,从字里行间去品味它鲜明的形象,了解写作方法,为下面的口头描述、写作作铺垫。
精读将军俑
1、出示“将军俑”图片及第四自然段文字。先指名朗读,然后说说“将军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讨论,根据学生的交流,我小结写作方法(点击)从中体会到作者在介绍将军俑时先介绍将军俑的特征,再是由此而产生的联想,也就是不仅对眼前的人物特点作了描述,还在描述的同时,展开了联想,营造出浓重的历史氛围。也为下面的口头介绍、写段训练作铺垫,打基础,更有利地突破学生写作的难点。[]
2、指导朗读
这环节是在理清了写作方法之后,进行反复地、各种手段的朗读,读出将军俑的威武神勇、经验丰富。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了解写作方法,感受兵马俑形象之鲜明。
3、小结学法: ⑴看——图片 ⑵品——词句⑶读——感情
<二>选读品味
采用以上学法:兵俑外形加联想的方法,选择合作伙伴自学自己喜欢的一件兵俑或马俑,然后交流。
[这部分教学,我真实地放手让学生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自由发挥,个个参与学习,人人奉献思维结果。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经历学习过程的同时提高能力,熏陶情感,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方法。同时,也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因为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
另外,在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我始终抓住一个评价原则——理解各种兵马俑的类型特点,并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如:
武士俑(英勇无畏、整装待发)
骑兵俑(能骑善射、勇猛无比)
车兵俑(忠心耿耿)
弓弩手(箭术高超)
马俑(跃跃欲试)
并在此基础上,相机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读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
最后,让学生再默读这几个自然段并思考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猜俑激趣
根据特点,猜一猜是哪一种俑。笑脸表示对,哭脸表示错。
本环节是巩固所学知识。(出示图片)图片的展示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解这些兵马俑所蕴涵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四>介绍拓展
要求学生先浏览“秦俑文化”中的“兵马俑的类别”相关资料,再结合前面学习的写作方法来介绍课本之外的一种兵俑。
通过仔细观察,丰富想象,模仿文中的方法来向大家介绍。
(中级军吏俑身穿长襦,外披前胸甲,腿上缚着粗壮的护腿,足穿履,头戴长冠。左手作拄剑状,右手半握拳。面容严肃,神态恭谨。
轻装步兵俑,装束轻便,不戴头盔,腰束革带,下身着长至膝盖的短裤,头上挽成圆丘形发髻。)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对网上资源进行探索、浏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对秦兵马俑的类型有全面的了解,让课内的知识得到扩展与延伸。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因为学习语文的目的不仅在理解,还要学会运用。这样就把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使学生乐学、趣学、善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学习第十自然段,再次感受兵马俑的形象鲜明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过渡语:“据说在这么多兵马俑当中竟找不出两个神态完全一样的陶俑,不信,请看课文第10节。”以此来引出第10节的内容,然后通过引读排比句,再次感受兵马俑个性之鲜明。[]
1.师边读边出示相应的图片。(此图片点击后能仔细观察)
[图片的出示,给学生提供了形象的资料,使学生从感性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神态各异,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让学生从这些图中选出与文中相对应的图片。
2.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发现本课非常鲜明的写作特点:人物与联想。兵马俑就这些吗?从“……”看出作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让学生再从这些图中选一幅自己感兴趣的仿照文中句式写一写。
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建成的“交流平台”,打上姓名,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网上畅所欲言,最后点击“发言”。老师进行适当地评价。
3.在此基础上,再用心地朗读第十自然段(配乐),会真正体会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从而,由衷地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这一段,我再次展示秦兵马俑视频,以读代讲。
边展示视频边说:兵马俑,这个沉睡了几千年的瑰宝,一朝醒来,震撼了全世界,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我们为这雄心万丈的祖先感到骄傲,更为他们创造的灿烂文化而自豪!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小节
[在课的开始,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资源,已经将学生带入了秦兵马俑宏伟的情境之中,此时,再次回放秦兵马俑那恢弘的场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平台交流,激发情感
欣赏了那么多兵马俑,此时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建成的“交流平台”,打上最想说的一句话,点击提交就行了。此时学生在将学习的体会进行归纳整理,升华情感,真正宽容了差异,使师生、生生间的学习互动成为可能。
四、分层作业,课后拓展
分层作业:仿照课文写法,选一组雕塑写一段话
这几组城市雕塑由单个人到多个人,由浅入深,可根据自己的写作水平选择,完成在交流平台上。第三课时交流写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写的训练似乎太少了。我精心构思,通过前面循序渐进地学习,对于仿写应该是水到渠成,所以这一环节的重点放在写作上。让学生选一幅雕塑按照人物特点加联想的方法进行仿写。这样的训练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形成大有好处。
交流写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总结:
这个专题学习网站不仅仅用于这堂课,而是课后这个“大课堂”的开始,它已经成为学生了解秦兵马俑这一珍贵历史文物的舞台。学生们正真真切切地感受着网络的魅力。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使师生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感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现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使学生达到愿学、乐学、善学、多学,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使语文课上出真精彩!
→ 点击查看“吴陆瑛”的其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