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规划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一、教材分析


《雷雨》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同时,要注意引导课前课后的积累,比如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因为在我们南方,雷雨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三、设计理念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了语文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因此,《雷雨》这节课的教学,我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课前布置他们去收集关于雨的资料,因而在拓展时学生非常积极。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的设计,我体现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学习思想。在识字、写字的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过程:学生按“雷雨前”的学习方法学习“雷雨中”和“雷雨后”两部分内容,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验到了自主、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验到了自主、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描写雷雨的方法,体会用词的精妙。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五、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突破方法:把看图,读文,想象,及口头表达进行描述紧密结合,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雨前雨后的不同景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的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在品读环节中我们把学习的自主**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学习,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有兴趣和主动去学习发现雨前雨后的各种景象。


六、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的,体会生动、准确的用词。


突破方法:在初读课文中理清作者描写的顺序,在比较、看图、品读中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妙。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句中,“压”字用得很妙。但孩子就是感觉不到闷热,读不出那种压下来的感觉。试教几次以后,我们想还是得让他们进入到情景中去。教师用语言去营造这种情景,渲染这种气氛。品味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赶来凑热闹,这种紧张气氛。


七、教学策略


根据上述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我们主要采用的了:


教法:“情景教学”、“自主阅读”、“课件演示”“品读句子”教学方法。


学法:朗读与引读相结合,品读与想象交融。


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能启发学生运 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想说,敢说,喜欢说,突显我们低年级的研究重点,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我们借助学生生活经验,以学生为主体对文本展开自主阅读。通过读,学生与文本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品读课文原汁原味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的感觉;通过读,课文规范的语言储藏在了学生的头脑中。学生学着,读着,感悟着语言,仿佛置身与那场雷雨中。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理解了语言,感悟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八、教学安排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识字和写字的指导,读正确课文, 分清哪些段落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第二课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各种天气变化,体会作者善于观察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朗读感悟中,体会“压”“垂”“挂”用词的精妙。老师进行多次性指导朗读、品句,让孩子感受雷雨前那种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的景象。并创设情景进行拓展说,让孩子不但知道在暴风雨来临前小动物会用不同的方式保护自己,而且孩子还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说说怎样保护自己,让他们增长了安全知识。放手让孩子通过“以图释文”了解品味领悟雨雨后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