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阅》第二课时 说课稿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检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编排了四篇关于童年感人故事的课文,用意在于通过阅读,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并从中懂得一定的道理。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本课学习的意义在于:通过阅读领悟博莱克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儿童队员们那颗善良、友爱的美好心灵。


(二)、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标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在朗读练习中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进一步强化学生朗读、默读、快读等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注重学习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引导。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2)学习在阅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儿童队员们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2)在想象、朗读和角色体验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体会队员们善良的美好心灵以及残疾儿童自尊自强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这篇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非常突出,特别体现在细致的心理描写上。为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本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分两个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博莱克的坚强自信和儿童队员们美好的心灵。下面我将着重介绍第二课时的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


二、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便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能够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调动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升华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在课堂结尾设计关爱残疾人的教学环节,通过播放插图和录像,创设感人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关爱残疾人的情感、激活其内心所深藏的爱心意识。[]


2、朗读法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简化了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以读为本,以读促思,以读促情,让学生在诵读中积极思考,通过默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3、角色转换法


让学生把自己当做文中人物,走进课文,进行不同角色的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从而更真切地体验人物的心情和心理变化,理解课文。


三、说学法: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由“学会”变成“会学”,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本课重在培养学生在自读、自悟和交流反馈中逐步实现对课文理解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说话和写话,拓展思维,加强语言训练,进一步深化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教师播放我国60周年国庆检阅的录像。并以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述,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其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对于“检阅”,三年级的孩子了解的并不多,通过观看录像可以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检阅””;让学生感受阅兵式的庄严、隆重的场面;同时,也为后面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好铺垫。】


(二)走进故事,深入研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第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理清了文章脉络,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波兰首都华沙国庆检阅的现场,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观众们赞儿童队员的两句话: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用夸赞的语气齐读这两句话。在初步感悟的基础上,围绕这两句话,立刻提出疑问:


(这个小伙子是谁?


观众为什么会称赞博莱克很棒呢?)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博莱克参加检阅时表现的段落,教师通过课件出示该段落和相关的图片。


教师以图激情,让鲜明的图画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动。图文对照,结合博莱克的身体特点,引导学生逐句逐层次读悟:


首先,教师指导朗读这段话,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体会博莱克当时激动、自豪的心情,让学生在朗读和体验中感悟,也是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


其次,启发学生想象:作为残疾人的博莱克,他在平时是如何克服困难,坚持训练步伐,才能和大家一样走得那么好。让学生再次感受博莱克坚强自信的优秀品质。


接着,进行说话训练:面对这样勤奋而坚强的小伙子,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在深入体会的基础上,采用师生合作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以读为主,读悟结合,调动学生读书探究的积极性。想象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博莱克走好有多么不容易,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情不自禁地去想象,不由自主地进入情境,体会画面。说话训练可以让每一位学生无拘无束地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为学生丰富的创造力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同时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深入文本,感悟“这些小伙子真棒!”


苏赫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里,用提问以激起学生的发现、探索精神。(教师小结过渡:博莱克以他的自信自强、勇敢坚强赢得了观众们的称赞,那其他的儿童队员们为什么得到了观众们的称赞呢?)


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第2—9自然段,走进儿童队员们在检阅前的讨论现场,去体会队员们讨论时的为难心情。


这部分的教学,重点抓住第六段,采取角色转换法,让学生来扮演文中的主人公——博莱克和儿童队员。老师把检阅要不要博莱克参加,把他放在哪个位置这个棘手的问题交给学生们去处理。老师做如下引导:


(师:在队员们想到的三个办法中,你愿意跟博莱克说哪个?如果学生都不愿意,就追问为什么都不愿意说?如果有学生愿意说其中某种办法,则追问他准备怎么跟博莱克说?然后再问“博莱克”:你听到队员们这样说,你心情怎样?你会想些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走进课文,通过不同角色的亲身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由此更能激起学生的矛盾心理,感受文中儿童队员们善良的心灵和他们关心爱护残疾人的优秀品质。】


(师:此时,正在大家都矛盾为难的时候,一个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的局面,这个人是谁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儿童队长的话,体会队长说话坚定的语气,和他善良的优秀品质。


接着,指导朗读队员们赞同队长决定的话,感受队员们心情的变化,体会他们同样的善良品质。


老师小结:正因为儿童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尊重与关爱,他们在后来的检阅中赢得了观众们的称赞,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这些小伙子真棒!”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课的灵魂,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一定不是一堂好课。通过不断的齐读、指名读、和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进一步理解、感悟课文思想。】


(四)走出文本,升华情感。


老师总结全文:一个坚强自信的博莱克,一群多么优秀善良的儿童队员,观众们把长时间的掌声送给了他们,这不仅检阅了整齐的队伍,也检阅了少年儿童美好的心灵。


(接着,老师话锋一转:同学们,生活中像博莱克这样的残疾人还有很多很多。)这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观看由21个聋哑姑娘表演的“千手观音”舞蹈和残奥会上的残疾人运动健儿的图片,对学生进行关爱残疾人的教育。同时,及时抓住时机,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说真话,抒真情,感悟爱。


(五)课后作业


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1)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和队员们,我想对他们说:“……”


(2)波兰华沙电视台的记者采访博莱克,面对镜头,他这样说:“……”


(3)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五、说板书设计:


14 检阅


这个小伙子真棒! 博莱克(残疾人) 自信、坚强



这些小伙子真棒! 儿童队员 尊重、关爱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