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学实录(2)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师:同学们,去过西安吗?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文字一起走近秦兵马俑,了解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艺术宝库。大家课前都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生字。


师出示小黑板。


生读词语。


教师指正读音:翘舌音、多音字、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这个生字。相机解释“战车千乘”,强调“着”以及其他读音。“老师看着zhe我们?”“我们着zháo急了。”)


学生齐读。教师强调生字书写。“誉”与“拳”,“昂”“裤”的书写。


师:课后还有好多四字词语,谁读读。


生读。


(教师强调词语连读。本篇课文有个特点,四字词语多,大家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好这些词语。)


师:生字词预习得不错,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默读课文后交流


生1:课文写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师板书:规模宏大


师:知道“宏大”的意思?


生一时说不出来。


师:能用“宏”组个词吗?


生:宏伟


师:用“大”也组个词?


生:很大。


师:课文中有个词语是“很大”的意思,找出来。


生:巨大。


师:你再说说“宏大”的意思?


生:宏伟、巨大。


师:不错,刚才我们用拆字组词法理解了“宏大”的意思,这是个不错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哟。


师:课文除了写“规模宏大”外,还写了什么?


生:还写了兵马俑的形态很多。


师:课文有个词语能概括这个意思。


生: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板书: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师:读读黑板上的三个词语,谁能用这三个词语说一句话。


生齐说:写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大家在预习时有没有发现,课文里也有一句话用上了这三个词语,找出来没有?


生读: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那老师想问一问课文哪些地方在写“规模宏大”?


生:第二自然段


师: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


生1:4——9自然段。


另一生抢着说:4——8自然段。


师:你们的区别在于第九自然段,现在老师请你读读课文第九自然段。


生1读


师:那你说说这一自然段写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吗?


生:没有,是总的在写兵马俑。文章4——8自然段在写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哦,你明白了。那第三自然段在分段时归在哪一段里呢?“规模宏大”总结了第二自然段内容,后一分句又概括了文章后面的内容,这样的句子是什么句子?


生:过渡句。


师:那如果单独成为一段,就可以叫——


生:过渡段。


师:老师告诉大家,过渡段在分段时一般分在下一段中的。请大家再读读这句,看看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把这两个分句连起来?


生:不仅……而且……[]


师:能不能用这个关联词练习说一句话?


生:我不仅会唱歌,而且会跳舞。


生:我不仅钢笔字写得好,而且毛笔字也写得好。


师:不错,看来你们很会用这个词语哟。


师: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又分别在写什么?先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


师: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把这段的意思说出来。


生: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了秦兵马俑,它是绝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师:不错,你用颠倒词序的办法把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把词语顺序再颠倒一下,也来说说。


生练说。


生: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


生:秦兵马俑举世无双,在我国西安临潼出土,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物。


生:在我国西安临潼出土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秦兵马俑。


师:老师刚才听出了,他用了一个“独一无二”取代了“举世无双”,在不经意间帮我们解释了“举世无双”的意思。


师:学语文挺有意思的,词语顺序不同意思却一样,中国的语言就是有趣。刚才我们通过调换词语顺序的游戏知道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谁再说说。


生:在我国西安临潼……


师:换一句话说,就是讲秦兵马俑在世界上的……


生:写了秦兵马俑在世界上的地位。


师:谁能通过读把秦兵马俑的“享誉世界”的地位读出来。


生读


师:再来看看第九_然段,自由读读。


生自由读。


师:刚才大家读时,有没有发现这段中有一个词语跟“举世无双”的意思相近。


生:绝无仅有。


师:从这个词语你们又读出什么?


生:非常少有。


师:哦,从这应该知道秦兵马俑举世无双的原因了吧。谁读读?


生读: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师: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秦兵马俑举世无双,最后一自然段又说它绝无仅有,那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师: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最能体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也可以好好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生默读勾画。


交流。


生: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


师:你的读没让我感觉到它的规模宏大哟,再读读,想想该怎样读?


生继续读(可效果不怎样)


师范读,特别强调“230、62、14260、六千多”等数词。你跟老师这样再读读。


生再读,效果不错。


师:刚才我们强调读的词语都是——


生:数字。


师:真不错!你们知道14260平方米到底有多大?


生:我觉得有40多个篮球场那样大。[]


师:书上可没说呀,我知道你肯定是根据前面的“五十多个篮球场”来对比计算的,真是聪明。老师就请你把第二句读读。


生读: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师:八千个呀,怎样读?男孩子读读。


男生齐读。


师:你们脑海中有这样“规模宏大”的感觉吗?


生摇头。


师(慢速):请闭上眼睛,想象学校一个篮球场有多大,慢慢地,2个、5个、10个、20个、40个、50个,差不多跟碧云小学的校园一样大了。现在开始在上面放兵马俑了,一个、2个,100个、1000个、5000个,啊,看见没有,竟有10个碧云小学的学生那么多呀。


生睁开眼睛,不由自主说:真大!


师:好,再读读,看看能不能读出“规模宏大”?


生读。


师:读出了规模宏大,如果作者不用篮球场作比较来说明,你能想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吗?


师:这就是一种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前面我们还知道了,作者用了很多数字来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这就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师:课文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生读“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军队。”


师:读出了一些气势,你知道“鸟瞰”的意思吗?


生:站在高处往下看。


师:看着插图,作者拍摄的角度就是从上往下看。认真看图,感受一下这一行行、一列列的长方形军阵。看后,再读读,谁能想象出这种气势?


生练读。


生读。


师:听他的朗读,老师好像看到了秦始皇正在御驾亲征,带着他的百万雄兵,真是一支所向披靡的队伍。


现在同桌之间再读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读


师:正是这样一支南征百战、所向披靡的军队才帮助秦始皇统一了六国。


师:快速看看第二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第一句概括了后面的内容。


师:真了不起,第一句概括写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后面具体写了秦兵马俑到底怎样规模宏大。这就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师指板书)


生:作者通过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第二课时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秦兵马俑举世无双、绝无仅有,还具体了解它的规模宏大,这节课我们继续随着作者文字去近观秦兵马俑,感受它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自由读文章4——7自然段,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几种兵马俑?


生自由读,勾画。


生:将军俑、骑兵俑、武士俑、陶马俑。


师:哦,一个自然段写了一种俑,现在大家再认真读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兵马俑写得活灵活现的?[]


师:下面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我说俑的特征,你们猜我说的是哪种俑?


师:它身材魁梧,头戴鹖冠……它是哪种俑?


生:将军俑。


师:它们平均身高约1.8米……


生:武士俑。


师:看它那神态自若的样子……


生:将军俑。


师:只见他们张弓拉箭,目视前方,或立或跪,好像一声令下,就会将手中_箭射出去。


生……


师:课文中能把所有类型的兵马俑都写出来吗?


生:不会。


师:那老师说的是什么俑?请根据特点去猜猜。


生:弓箭手俑。


师:是的,作者不可能把所有的俑一一列举出来,而是选择重点的向我们介绍。如果你能到这个博物馆参观,你看到这么多的俑,你会怎么介绍给大家会?下面请你们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种俑好好读读,把这些俑的特点读出来。


生练读


生:我们读的是武士俑……


师:不错,老师本来不喜欢武士俑的,听你一读,还有点喜欢上了它。大家看看书上第二幅插图,再读读。


生读将军俑。


师:作者在描写将军俑时,主要抓住了它的什么来写?


生:外貌、动作、神态。


师:看,四个字四个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感染力强。如果你在当时的战场,你一定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一起再读读,现在你就是将军了,你指挥的就是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军队。


生读得铿锵有力。


师:谁来介绍骑兵俑?


生读


师:老师看到了骑兵俑做好了出发的准备。陶马俑呢?谁读读?


生读陶马俑句子。


师:“跃跃欲试”什么意思?


生:急切地想试试。


师:好,再读读,读出这种跃跃欲试的样子。


生读


师:听你的朗读,我想起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参观秦兵马俑时,说过:“我真担心它会不会踢我一脚!”


师:作者不光抓住陶马的特点,还加进去自己的联想。刚才我们介绍的这四种俑,一样吗?真所谓“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作者从类型上去刻画,下面我们一起再进一步靠近秦兵马俑,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出秦兵马俑的“个性鲜明”特点的?默读第八自然段。


生默读课文。


生读第二句


师:大家听他读时,发现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生:都有“有的……好像……”,后面用了一个分号。


师:每个分句都用了“有的……好像……”这是用了什么什么写法?


生:排比句。


师:再看,作者在每一分句中,先写了……


生:神态。


师:听老师读读:有点颔首低眉若有所思;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有的紧握双拳;有的凝视远方……如果作者仅仅只是把神态写出来,能写得生动逼真吗?后面还写了……


生:作者的联想。


师引读。


师:读者这些描写和作者的联想,你们想到什么?看到这么多兵马俑,你们想到什么?


生:非常壮观。


师:恰当吗?[]


师:仔细看看插图,你发现什么?


生:初看,两个俑是一样的 ,但仔细看都不一样。


师:每个有每个的样子,八千个呀,一个个做,说明什么?


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多么辛苦,他们多细心呀!


生:做兵马俑的人很聪明。


师:是呀,不然能创造出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吗?


师:刚才,我们发现句中有个省略号,作者省略了什么?现在,假想我们已经到了拱形大厅,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兵马俑,让我们接过作者的笔,也来用“有的……好像……”写写我们眼中的兵马俑。


生写句子


师:下面请我们的小工匠把你创造的兵马俑介绍给大家。


生:有的抬头挺胸,好像随时准备出征。


师:抬头挺胸,能不能换上书中的一个词语。


生:昂首挺胸。


生:有的拿着号角,好像准备随时吹响号角出征。


生:有的低头思考,好像在考虑如何才能更快统一六国。


师:你真是秦始皇帝的切身卫士。


…………


师:刚才大家一起来想像这神态各异的兵马俑,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书上的介绍,能不能尽快记下其中一种神态的兵马俑。


生读


师生共同背诵第八自然段。


师:通过作者描写,让我们又进一步走近兵马俑,“似乎能感受到他们轻微的呼吸声”。你从这体会到什么?


生:兵马俑很逼真。


生:兵马俑栩栩如生。


师:难怪作者说,每个兵马俑都是——


生读“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师:“极为”说明什么?


生:像真的一样。


生:非常精美。


师:用课文的词来说,就是“举世无双”“绝无仅有”,如果不是“极为精美”,怎能展示中华民族的而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师:齐读第八自然段。


师:认真看看这一自然段,你又有什么发现?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生:先总的写兵马俑精美,后面分着写如何精美。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秦兵马俑绝世无双,绝无仅有。齐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读出我们的理解。你觉得这两自然段有什么联系?


生: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都是总写秦兵马俑的地位。


生:应该是前后呼应的关系。


师:不错!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板书,你们发现课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生抢着说:总分总。


师板书


师:秦始皇兵马俑自1974年发现,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迎来了几千万中外游客来参观,其中有200多国家领导人,他们纷纷题词……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题词?


生:我为秦兵马俑感到自豪。


生:秦兵马俑真宏伟。


生:秦兵马俑真不愧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师:说出了你们的感受,相信大家到了兵马俑博物馆,一定还有更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1、9自然段。


师:这两节课我们随对着作者的文字,一起观赏了秦兵马俑,同时还认识了一些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知道了总分总的文章结构,了解了先概括后具体、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查找秦兵马俑的有关资料,摘抄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向家长介绍秦兵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