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教学案例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一、教学案例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其间,随机析字形、辨字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外面火红的太阳照耀着我们,当我们从外面活动回来,心里有什么感觉?最想干什么?(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过亲身体验,会有许多话想说)


生(单个):感到很渴。


生(单个):特别想喝水。


生(单个):想歇一会儿。


顺势让学生猜一猜“喝”和“渴”字应该是什么偏旁,并说出理由。(这个过程,既能让学生轻松掌握“喝”和“渴”字的字形和字义,并能够应用,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它是谁?(出示“乌鸦”挂图,板书“乌鸦”,“鸟”)比一比,“乌”和“鸟”有什么不同?


齐:“乌”比“鸟”多一点。


师: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有办法把它俩区别开吗?


生(单个):“乌”少一点,“鸟”多一点。


生(单个):乌鸦很懒,闭着眼睛在睡觉,小鸟儿睁着眼睛在看外面。


(众笑)


师:你的想法有点儿意思。今天,这只“懒”乌鸦做完运动,遇到了和我们同样的问题:太阳很大,乌鸦很渴,到处找水喝。


师:乌鸦到处找水喝,“到处”是什么意思呢?


生(单个):“到处”就是一会儿飞到这儿找找,一会儿飞到那儿找找。


师:你可以为大家表演一下吗?


(教室里响起掌声,一致表示赞同)(生表演)


师:刚才张靓生同学用表演的形式把他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还有谁要补充?


生(单个):“到处”就是每个地方。


师:是的,乌鸦很渴,找遍了每个地方,终于找到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想想:乌鸦这时最想干什么?


齐:喝水。


师:(作陶醉状)美美地喝上一顿。(生窃喜)


师:(出示第一幅挂图)(作惊疑状),咦,乌鸦怎么还


不喝呀?


生(单个):老师,乌鸦的嘴太大了,放不进瓶子里。


生(单个):不,是瓶口太小了。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单个):老师,我发现乌鸦的嘴有一部分放进瓶子里了,如果这时是满满的一瓶水,它应该能喝到一点儿。(众生点头,表示赞同)


师:你真不错,观察得很仔细,想得也很有道理。同学们,乌鸦喝不着水,它该是什么心情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挂图中乌鸦的表情)(生议论纷纷,急欲表达)


生(单个):好想喝水呀!你们看,乌鸦眼睛睁得大大的,嘴巴极力往瓶里伸。


生(单个):“这个瓶口怎么这么小?”我认为乌鸦这时很气愤。


生(单个):我认为它应该也很心烦。


生(单个):“老是够不着!”我想它一定很着急。


师:你们说的很好。下面,你们就根据自己的想法把课文中描写乌鸦当时心情的句子读一读。[]


(学生自读课文)


2、 做做、想想


师:乌鸦到底想了什么办法呢?


齐:把石子放进瓶子里。


(要求生自读课文)


师:(出示第二幅挂图)乌鸦把石子一个一个叼起来放进瓶子里。你们发现图上有什么变化了吗?


齐:瓶里的水升高了。


师:是的,瓶里的水慢慢升高了。可是老师不太相信水会升高,你们相信吗?能用你们的小实验让老师心服口服吗?


齐:可以,可以。


(学生用准备好的石子、瓶子、水亲自动手试试,看看乌鸦能否喝到水。然后请同学上台演示并讲述乌鸦喝水的过程。师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体会“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要求学生仔细听,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学生亲自动手做,能使乌鸦喝水的经过显而易见。这个活动使学生间接掌握了课文内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动手亲身实践的重要性。)


师:现在我相信,将石子放进瓶子里,瓶里的水真的会升高。那么,除了这个办法,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先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群策群力,教师巡视,参与讨论。接着全班交流,要求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


认真倾听,发表意见)(这一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


考、科学探究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课堂延伸,拓展思维


(1)师:同学们,“懒”乌鸦还“懒”吗?(让学生认识到乌鸦用上了我们的两件宝——手和脑,不仅不懒了,还变得聪明了)


(2)要求学生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家人听。(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精彩回放


1醒生通过小组讨论,发现乌鸦想喝上瓶里的水,除了往瓶里放石子外,还有许多种办法,如打碎瓶子;用吸管吸;把瓶子放倒;把水倒在石头上,让水流下来,乌鸦在下面接水喝。这些想法是学生个性逐渐发展的体现。


2、我在逐渐突出本单元主题:手和脑,两件宝时,引导学生像乌鸦学习,用上我们的两件宝。有学生提出疑义,“老师,乌鸦没有手”。这句普普通通的话,却让我一阵惊喜,因为它说明了学生能勇敢地向老师提出问题,迈出了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


三、教学启示


这一例子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教材当中,还有很多不足


以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课例。只要我们把握了教材的特点,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确立了新的教学目标,大胆地去摸索、去实践、去创新,就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