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笛》教学设计之五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一、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知道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录取。


2.能够独立收集整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情怀,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祖国的历史。


二、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用具:


演示文稿、木笛《寒江残雪》音乐。


六、教学过程:


(一)、入情入境中走进笛声


1. 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选读课文《木笛》,这是一曲具有历史记忆的木笛,这是不屈不挠的木笛,它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它扬起一腔爱国情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悲凉凄切的笛声,走进文中的那位手握木笛的朱丹先生,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2.出示思考的问题:朱丹——而拒绝


(二)、国耻国难中品味泪水


1.朱丹是否演奏了终试的曲目?为什么?


(快速浏览课文得出:今天是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日。)


2.感受历史:


12月13日是怎样的一个日子,朱丹这样想着,眼中不由得又浮现出那一段所有中国人都不堪回首的血泪史。出示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片段。解说:上海失守一个月后,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沦陷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开始了。东京在狂欢,南京却在燃烧;东京在庆功,南京却成为了人间地狱。屠杀整整持续了40多天……)


3.出示一组数据:


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个小时,大约60000分钟,屠杀300000人,大约是每1分钟杀5个人。


4.孩子们,这是什么?这难道仅仅是几个鲜红的数字吗?这是—国耻。


5.以朱丹的艺术才华,演奏欢快的曲目并不难,但他是那么的热爱他的木笛,已达人、笛合一,乐曲即心曲的境界。所以当朱丹想到今天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他又怎么能让自己心爱的木笛流淌出欢快的乐曲呢?(分角色读朱丹和音乐大师的这段对话。)


6.第一个问题你明白了吗?好,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寻找吧


设计意图:多媒体音像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场面,把学生带入了无法忘记的日子,再加上几个鲜红的数字和教师的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进一步渲染了气氛,为下文的学习铺垫了情感基础,为学生的悟文提供了条件。


(三). 凄凉笛声中聆听倾诉


1.过渡:孩子们,不要从朱丹的苦涩中走出来,就这样融进去吧,从考场走出来的朱丹泪流满面,他能向谁倾诉呢?他披着雪花,径直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他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屏显: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莹莹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2.请大家把眼睛闭上,让我们一起用心去看,这段话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睁开眼睛,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显然”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对比读。(自己的意志与他人的意志的反差)


4. 朱丹看到了这一片莹莹烛光,(板书:莹莹烛光)看到了这片幼松林,看到了这滴滴红宝石般的泪。那么就在此刻,就站在这片烛光面前,朱丹最想干的一件事儿是什么?


5. 是啊,朱丹伫立雪中,从绒套中小心地取出心爱的木笛,抖落了上面的雪花,吹奏起来——


(音乐响起:《寒江残雪》笛子版。)


6笛声化作了这样一段文字,笛声悲凉凄切,读“笛声悲凉凄切……”


7. 我们现在听到的曲子就在这段文字里,请你用心地,带着音乐留给你的感觉,带着音乐传达给你的情绪,再读这段文字。(自由读)(指名)读这一段话


8.来,我们一齐来读读这段文字。一边读,一边打开你的心灵,用心地去听,这段文字当中,有一个声音在向你哭泣,有一个声音在向你叹息,有一个声音在向你倾诉,笛声悲凉凄切,读——


9.就在这段话中,有倾诉声,有叹息声,有哭泣声,有呐喊声。来,拿起笔来,用一两句话把你听到的除笛声以外的声音写下来。


(大屏幕出示:笛声在向人们倾诉(叹息、哭泣、呐喊): 。学生和着音乐练笔写话。)


10.交流:你仿佛听到了除笛声外的什么声音?


11. 孩子们,你们都听到了这曲木笛声。那么现在就请你来作一回朱丹的代言人,不!不仅仅只是代言人,此刻,你就是朱丹,你们就是朱丹,我有几个问题想问问你们,好吗?


来,朱丹,我想问问你,考入乐团是你梦寐以求的愿望,现在你就这样草率地离开考场,难道你就没有为自己的艺术前途担忧吗?


来,请你,朱丹,我想问问你,作者赵恺先生的原著上写着:当时考题是让你从贝多芬的《欢乐颂》和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中任选一首乐曲表现欢乐。我想问问你,凭你的专业水平,《欢乐颂》和《四小天鹅舞》,你能吹得好吗?


来,我想请你,朱丹。我想问问你,你在这凄凉的夜晚吹奏如此悲凉凄切的曲调,站在你面前的可是一群孩子,他们能听懂吗?


12.孩子们确实听懂了,因为——


是啊!这真是“幽幽笛声,如泣如诉;莹莹烛光,告慰亡灵。”


师:再读。


13. 朱丹,如此说来,你就尽情地吹奏吧!一曲完毕,还请你来读读由你的笛声改编的这首奇丽的小诗。


(大屏幕出示:笛声 / 悲凉凄切 / 犹如 / 脉管滴血 / 寒冷凝冻着这声音 / 火焰温暖着这声音 / 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 / 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 孩子们 / 在静静地倾听 / 他们 / 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四)忧郁低婉中印证国魂


1.孩子们,从朱丹的角色中走出来吧!我在想呀,如果当时那位外国音乐大师也在现场,他也看到了这一片烛光,也听到了这一曲木笛声,我不知道他又该作何想法?我不知道。你看一看,猜一猜。


2.然而,孩子们,其实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那位外国音乐大师其实一直跟在朱丹的身后(出示文本,深情叙述)“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地拍了一下。他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音乐大师。朱丹深感意外,连忙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朱丹连忙说:‘考场的事,请大师原谅。’大师说:‘不,应该是我请求你的原谅。现在我要告诉你的是,你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已被乐团录取了。’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紧紧握着木笛。”


3.孩子们,读到这,第二个问题你有答案了吗?显然,大师是被打动了,大师到底是被什么而打动,使得他做出如此的决定呢?


被中国魂给打动了


4.他是仅仅被朱丹打动了吗?


笛声,孩子的爱国心。崇高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