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笛》教学设计之八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1.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木笛》这篇文章。上课之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我们了解到朱丹由于拒绝吹奏欢快的乐曲而离开考场,而面对一片莹莹烛光,他却伫立雪中,尽情地吹奏起来。那么,课文中哪些句子来描写朱丹吹奏的那一曲木笛声的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一找。


(1)“朱丹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找得真好,那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呢?)


悲凉凄切脉管滴血翩然回旋(板书)


(2)师:继续听,还听到了其他声音吗?


“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你很会读书,那从这句话中你又读懂了什么呢?)


如泣如诉(板书)


2. 读了这两处,大家心里有什么疑问产生吗?


(是的,问得好。你真个问题问得多好啊问得很有价值)


师:是啊,在同学们脑中有很多的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朱丹,走进朱丹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先随着笛声去寻找他为什么吹奏这种悲凉的音乐?


师:对,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这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是怎么回事?


生回答。


出示文字“那场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个小时,大约60000分钟。要屠杀南京人民300000万人,大约是每1分钟杀6个人。”


师:是的,那场屠杀……6个人,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组血红的数字。


生齐读。


师:这难道仅仅是几个鲜红的数字吗?


生回答


师:这是国耻!(板书:国耻)孩子们,朱丹想到今天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他又怎能吹奏欢快的曲目呀!来,把课文拿起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考场上朱丹和大师的一段对话。男声读大师的话,女生读朱丹的话,老师读旁白。


合作读这段话。


3. 师:读了这段话,你能理解朱丹当时做这样的决定吗?那是不是说明他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前途呢?


4. 师:同学们都能理解朱丹的离开。而此刻,朱丹正漫无目的地走向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他看到怎样的画面?


生回答


(大屏幕出示课文片段)


师: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段话,其他同学想象这时的画面?


生读。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一个画面?


师:让们一起将这一片奇妙的烛光方阵读一读。


5..师:在此刻朱丹站在这片烛光面前,朱丹最想干的一件事儿是什么?


生回答


师:是啊,朱丹伫立雪中,从绒套中小心地取出心爱的木笛,抖落了上面的雪花,吹奏起来——


(播放《江河水》笛子版)


师:笛声化作了这样一段文字,请你用心地,带着音乐留给你的感觉,带着音乐传达给你的情绪,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笛声悲凉凄切……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个别读齐读


6.师:就在这段话中,有倾诉声,有叹息声,有哭泣声,有呐喊声。来,拿起笔来,用一两句话把你听到的除笛声以外的声音写下来。


(学生和着音乐练笔写话。)


师:同学们,你仿佛听到了除笛声外的什么声音?


生回答


7.师:是的,我们听懂了,那位大师也听懂了,其实那位大师一直跟在朱丹的身后-----


(大屏幕出示文本,《辛德勒的名单》主题小提琴曲同时响起,直至课的结束。)


请一生读。


师:显然,大师是被打动了,大师到底是被什么而打动,使得他做出如此的决定呢?


生回答


师:所有的一切大师看得真真切切。他看到了,看到了“莹莹烛光、丝丝泪花”,看到了朱丹,看到了孩子们,看到了所有爱国者他们心中装着国耻,装着死难的同胞,装着国魂。(板书:国魂)大师彻底地被打动了。


8.师:在今天的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让我们伴随着小提琴曲忧郁低婉的曲调,全体起立,一起来朗诵这首小诗。


课件出示小诗:


不能遗忘\中华民族的一段血泪史\每一朵烛光\代表一个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


板书:


木笛


悲凉凄切脉管滴血


翩然回旋如泣如诉


国耻国魂